打印 上一文章 下一文章

[鬼話連篇] 聰明人,常低頭

[複製網址]
1
人生的多變和複雜性,使得生活不只是單純的一味向前沖。有幹勁固然是好,除此之外,還應懂得適時低頭,承認一時的形勢。
  莊子裏的鯤鵬欲徙於南冥,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裏,絕雲氣,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
  鵬想要遷徙到南冥,不是開始就直接往南飛,而是先向上飛往九萬裏的高空,沒有什麼東西阻擋之後才計畫著向南飛。
  很多時候在起點與目的地之間,我們都說兩點之間直線最短。
  但阻力過於強大,預計損失過於慘重的情況下,曲線救國不失為識時務的明智之舉。
  低頭,是蓄勢
  春秋時期, 吳國夫差打敗了越王勾踐。
  勾踐並沒有一副士可殺,不可辱抵抗到底的模樣,而是派大臣 文種向夫差求和,表示願意投降。
  夫差答應了,為了羞辱勾踐,夫差要勾踐到吳國做奴僕。
  勾踐非常順從,住在他父親墳墓旁的石屋裏,給 夫差喂馬;夫差坐車時,他恭敬牽馬;夫差生病,他親自侍奉,照顧周到。
  兩年後,夫差認為勾踐是真心歸順的,於是便放他們回越國了。
  怎知這一切都在勾踐的複國計畫之中。勾踐的假意歸順,麻痹了夫差,讓他驕傲膨脹,對 越國放鬆了警惕,越國則暗中強大起來。
  最後時機一到,勾踐一舉大敗吳國,一雪前恥,成就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傳奇佳話。
  《周易》說:“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意思是君子的技藝在必要時刻時機成熟時才施展出來。
  不到時機,就應以忍耐為主,伺機而動,不斷積攢力量,為日後的崛起蓄勢。
  適時低頭,那些暫時收斂下來的力量,在個人的沉澱和時間的釀造下不斷疊加,再抬頭時,必一鳴驚人。
  經歷“千岩萬壑不辭勞”的蓄積後,終將飛珠濺玉,石破天驚。
  低頭,避鋒芒
  江陵之戰後,孫權奪回了荊州,大挫 劉備的銳氣。
  本該洋溢著勝利的氛圍,再接再厲擴張 東吳的大好時機,孫權卻做了一個讓人大跌眼鏡的選擇:向曹操低頭,奉承曹操。
  孫權向曹操上書勸他做皇帝,稱自己願意俯首稱臣;同時派人進貢,送去大量財寶珠玉;開放邊境,互通交通;歸還之前俘虜的曹軍。
  哄得曹操一時心花路放,封他為:“驃騎將軍,假節,領荊州牧。”
  曹操死後, 曹丕繼位,孫權繼續向曹丕稱臣,繼續投降,繼續送禮。
  曹丕給的榮譽更高了,封其為:“大將軍,持節,加封督領交州。”
  待到劉備稱帝,率軍復仇東吳時,史稱 夷陵之戰,劉備慘敗。
  大患蜀方已除,孫權終於不再奉承魏國,曹丕一氣之下分三路大軍伐吳。就連他的父親對孫權都束手無策,曹丕又怎能奈何得了孫權呢?曹丕伐吳最終以失敗告終。
  孫權的低頭可謂適時而睿智,不被眼前勝利沖昏了頭腦,在一派勝象像曹操低頭,是為了消除曹操對東吳坐大的敵意,同時也是為了在 蜀國崛起之時,牽制劉備而假意投靠。
  因而換來了東吳數十年的安定局勢,繁榮發展,孫權也因此是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在得意之時,不逞一時之威風,冷靜分析,把握大局,放遠目光,一時的低頭,是權衡之後取得的利益最大公約數。
  我們都知道兩只山羊過橋的故事,一條獨木橋上迎面走來兩只羊,誰都不肯向對方低個頭,讓其先過,最終在爭吵相撞,掉下河中淹死了。
  以硬碰硬,不肯示弱,最終落得個頭破血流的下場。殊不知只要低一低頭,就會有更廣闊餘地,更開明的局勢。
  莎士比亞說:“一個驕傲的人,結果總是在驕傲裏毀滅了自己。”
  懂得低頭,捨得面子,為最終的利益讓步。
  低頭,達人情
  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我們都避免不了要和別人打交道,如何平和而融洽地進行交流,提出建議,接受批評,我們需要懂得適時低頭。
  即溫柔、謙讓、不爭、退讓和先認錯等,都是懂得低頭的代名詞。
  別忘記古人用經驗教訓換來的這句話:“爭奪,不會讓你獲得更多。可是當你謙讓時,你卻能夠獲得比你所期望的更多。”
  在人際交往中,懂得低頭同樣適用,它總能讓我們有更多的選擇,結局趨向優化。
  生活不會總是一路高歌猛進,還有潛伏等待。低潮也不會一直持續下去,最難的時刻總會過去。
  所以我們需要學會適時低頭。該鉚足勁兒前沖時,我們不猶豫,該偃旗息鼓,按兵不動時,我們應該適時低頭。
  就像彈簧,彎下是為了更猛的彈起。一切都是欲揚先抑,一切都是前進的跳板。懂得低頭,你才能出頭。
  適時低頭,一切都是為了走得更遠,跳得更高,笑得更久。

收藏收藏 推 噓
2
我不是聰明人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文 登錄 | 註冊

本版透可值規則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