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Ron
愛慕指數:★★★
(本文也發表於「有位叫電影的朋友」部落格,喜歡我的文章的朋友,歡迎指教)
http://chait98041.pixnet.net/blog/post/104249500
2014-04-13(日) 20:00 新光影城 1廳 與 Douglas Su
《我們最搖擺》 (We Are The Best !)
導演:盧卡斯穆迪森(Lukas Moodysson)
看完了《我們最搖擺》,彷彿回到小時那天真的年代,不受環境及社會壓迫而形成既做作又虛偽的樣貌,在波波(Bobo)、卡拉(Klara)與海薇(Hedving)三人之間的互動情誼中,深深感受到彼此間那誠懇直率又帶有叛逆卻羞澀的青春,看似沒有明確主題的童年軼事,盡是充分顯露出由友情與音樂交織出來的交響樂,透過青少年成長故事的音樂會裡,站在他們的立場去傾聽他們的聲音,理解他們的想法,並以他們的角度去看世界。而在這一連串尋找自我價值的過程以及追尋愛的方式,更容易知悉三位小主角們既勇敢但艱辛、強壯夾懦弱、困惑卻理直氣壯的生活態度,並在龐克搖滾樂的振奮之下,大聲歡呼 We are the best !
故事回朔到1982年的斯德哥爾摩,同學們都說龐克已死,但波波和卡拉不認同,在因緣際會下得到樂團練習場地的時間,不懂裝懂的情況下又拉了在音樂會表演被噓聲不斷又沒啥朋友的吉他女海薇,三位小女生湊成龐克團體。老實說這三個小鬼頭的做事態度,尤其是卡拉更嚴重,確實讓我覺得怎麼那麼不受教,搞怪髮型,喜歡抱怨家人,到處搗亂且忍人討厭,並極力與周圍人事物唱反調,自我感覺良好說是最棒的樂團。的確,在13歲小屁孩的世界觀裡,並不會太在意說話的藝術,那存在於大人的委婉虛偽,對比於有話直說的個性,在他們的身上起不了任何作用。與其說是直白,倒不如用「率真」更為貼切。試想我也曾經歷過那樣類似的狀況啊!只是隨著社會經驗的累積,更在乎人與人之間所謂利益的互動,漸漸地失去原本純真的個性。而他們的說話方式,那直接又顯得傻氣,弄得觀眾笑聲不斷,似乎忘了早存在我們身上已注射的社會生存法則,隨著劇情的發展而慢慢放開那被規則束縛住的繩索,片刻享受在影片裡的青春歲月。
在樂團的練習過程,時常有爭執,誰要當貝斯手和鼓手,或是男孩的愛情爭奪戰,波波與卡拉總是爭吵不休卻又依賴對方。卡拉較為霸道,感覺像是站在世界的中心,自行決定且獨斷獨行,而波波算是善解人意,不過害羞又不善自我清楚表達心裡想法,當然忍氣吞聲的氣球也會有即將吹滿而爆炸。海薇則是善於協調與包容,有一幕卡拉因艾利斯劈腿於波波而撕破臉,在車上冷戰時,海薇居中調解要兩人說我喜歡你,樂團首當重要而不是艾利斯,當場化解了兩人愛上同一男孩的窘狀,開始和好。吵歸吵,確實扎實地增進彼此間更深厚的友情,在之後的彩排和演出有著更豐富的絕佳默契。我在他們這樣的年紀時,也發生類似的情況,吵完架後又是感情要好的同學,多麼孰悉的感覺啊!隨著年齡增長,慢慢淡忘原本純真的童年回憶,說也慚愧,現在需藉由此部影片,抓住曾經擁有的懷念味道。《我們最搖擺》除了以站在青少年的角度看待事情,體會其心靈探索的成長過程外,對於觀影的我們,更是一股反璞歸真回到那自然不假裝的短暫世界裡,在三位小主角們的友誼互動下,再次經驗美好的歡樂時光。
此外,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的首波主打歌曲「討厭運動」,這些看似搞笑且無俚頭的歌詞,其實富含他們對這社會的認知,他們直率的言語反諷了大人處心積慮裝飾的虛偽,毫不客氣當場給我們當頭棒喝。他們為實現龐克樂團而努力,我在他們這樣的年紀,大概只埋頭苦讀求個好高中吧,就連「追夢」長什麼樣子也沒見過。而他們青春期的憂愁與煩惱,點綴在他們追尋擁有樂團的過程裡,既是燦爛歡樂的青春追逐,也是自我認同的困惑迷惘。而首次登場的音樂會演出,被台下的觀眾嫌醜噓聲不斷,於是把歌詞討厭運動改唱成討厭韋斯特羅斯(當地城鎮),並在台上說「我們最搖擺」(We are the best)。這不是鬧脾氣,反而是孩子們對於勇氣、認同、情緒表達的自我詮釋,這是他們適應規矩世界的做事態度,也是反抗偽善世界的勇敢表現,更是證明自我價值的鼓舞。容許我在此再為他們歡呼「You are the best」。
電影預告片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