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害怕自我破裂 藉由生氣或示好遮掩

[複製網址]
羞恥跟做錯事又有什麼關係?人都希望自我形象完整與完好,而做錯事破壞自我完整的形象,直接戳破我們的「自尊泡泡」,讓原本不想讓別人碰觸、放在泡泡裡保護的脆弱面暴露出來,並被審視、評價,引發的羞恥感形同自我破裂,讓我們極度害怕,就像走鋼索,深知踏出後會陷入恐怖風險中,所以不敢往前環球專上書院

由於無法面對,有些人會用「生氣」包裹其中的複雜情緒,台語的「見笑轉生氣」是非常傳神的形容。還有一些人選擇以其他方式逃避,好比,做錯事的人,即使理解到行為造成傷害,仍無法承認自己錯誤並感到歉意,於是靠著贈送小禮、說話來討好,期望與另一方就此盡釋前嫌,以維持表面和諧。

回到教養上,面對孩子做錯事,父母不妨思考一下,自己在指責、憤怒當中所說的話,是引發孩子的愧疚層次,還是羞恥層次?當有了覺察之後,往後面對同樣的狀況,就會有不同的應對uche高登

教養的目的 在於意識到錯誤造成的影響
當然,每個孩子面對錯誤時,表面與內心的狀態不見得一致,或許嘴巴硬不認錯,但心裡知錯。父母的教養重點,在於孩子是否正視內心的罪惡感,意識到犯下的錯帶來的影響、對別人造成的傷害,並有所省思、對未來決策做出改變。

至於形式上的認錯是否必要,則視父母的教養目標為何。不過,必須注意的是,面對聰明的年輕世代,如果只追求形式的認錯,孩子將會發現,只要一道歉就能馬上平息紛爭,於是說得一嘴美好的山盟海誓,但仍一錯再錯,就偏離認錯的目的了。

談到這裡,《關係相談所》共同主持人鄧惠文說,她以前是個實事求是的人,發現同事犯錯,沒察覺到對方藉由請喝飲料表達歉意,仍不斷指出錯誤,搞得最後不歡而散。經過朋友家人提點,才學會「得饒人處且饒人」和「點到為止」。

有趣的是,提供她建議的家人朋友,面對自己的孩子犯錯時,就算孩子已有明顯的認錯行為,仍要孩子把錯誤重述三遍,就怕他們長大再犯錯,兩種截然不同的做法,顯見人性跟文化的複雜與矛盾,很值得深思uche lihkg

我認為,每個人的確都有不同的教養做法,在認錯的議題上,我們可以從學習分辨羞恥與愧疚開始,釐清兩種情緒後,將能懂得自我防衛的尺度,也更能有承認錯誤、承擔後果的力量。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文 登錄 | 註冊

本版透可值規則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