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話題] 權威專傢教你防癌

[複製網址]
 關於癌癥,從病因到治療,各路說法眾說紛紜、層出不窮,讓百姓難辨真假,甚至誤入歧途。  近日,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中國癌癥基金會主辦的“2014年第十六屆北京希望馬拉松新聞發佈會暨中國癌癥防控高峰訪談”上,該院前任院長、中國癌癥基金會副理事長趙平,副院長石遠凱教授、王綠化教授,流行病學室主任喬友林教授,防癌體檢中心主任李槐教授,全國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代敏教授6位權威專傢齊聚一堂,解讀大眾關於癌癥的困惑,幫助大傢科學預防癌癥。  喬友林:癌癥增多,老齡化是主因  很多人發現,自己身邊得癌的人越來越多瞭。飲食不當、空氣污染、精神緊張……大傢紛紛找原因,甚至陷入一種恐慌情緒,生怕自己也會被癌癥找上。  事實上,癌癥是一種退行性疾病,人口老齡化是最主要的因素。老年人口的增多,使得腫瘤的發病逐年增多。第二,診斷方法進步,使很多過去不能被診斷出來的癌癥暴露出來。第三,現代生活中的飲食、環境污染、職業暴露等危險因素,以及久坐不動、吸煙等不良生活習慣,也會增加風險。對此,百姓不能憑想象主觀臆測。  趙平:飲食結構最關鍵  “吃什麼得癌、吃什麼不得癌”,這樣的話題老百姓非常關註,甚至有人提出“中國式飲食更致癌”的說法。  在我國,大腸癌在城市高發,占34.63%,農村隻占11.87%,而食管癌隻在農村高發。這是因為,粗糙的食物、飲食不衛生容易導致食管癌,而精致的食物、過量食用動物蛋白和脂肪,與結直腸癌相關。因此,與吃什麼能防癌相比,合理的飲食結構和正確的飲食習慣更重要。要註意少吃醃制的食品,保持中國人的傳統飲食結構,以糧食為主、蔬菜水果為輔,肉類食品(特別是豬、牛、羊肉等紅肉制品)不過量才是關鍵。  代敏:致癌物並非“槍槍斃命”  黃曲黴素、亞硝酸鹽等致癌物讓很多人害怕。這些物質有多危險呢?根據致癌程度的不同,國際癌癥研究中心將致癌因素分為5類4級,包括化學、物理、生物和食物致癌物。但是,能否致癌,與致癌程度的大小完全無關。而且除瞭醃制咸魚,在最“危險”的一級致癌物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職業暴露,老百姓生活中很難接觸。  李槐:克服“腫瘤標志物恐懼”  現在,不少人患瞭“腫瘤標志物恐懼癥”,體檢時某個指標高瞭,就成天擔憂不已。其實,腫瘤標志物升高並不代表癌癥發生,但發現後我們要做的是,第一,引起重視,持續升高到一定程度會有發生腫瘤的危險。第二,嚴密隨訪,隨訪到腫瘤標志物恢復正常標準值以下;如果持續升高,要進一步詳細檢查。  石遠凱:治癌癥不能趕時髦  分子治療、免疫治療等新興概念,讓很多腫瘤患者趨之若鶩。然而,腫瘤治療不能像追星一樣,什麼流行上什麼,要遵循基礎,首先要依靠腫瘤治療的三大支柱,外科手術、放射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的內科治療,依照成熟的診療規范和指南。一些新興的治療則要因人而異,能夠獲益再去嘗試。  王綠化:理性選擇適當的治療  生活中有不少這樣的故事,某人得瞭癌癥沒有治療,隨心所欲,反而活瞭很多年——讓很多患者動搖治療信念。確實,在主要治療手段無法繼續的情況下,應該選擇“適當的治療”,既不能生病不治,也不能過度治療。比如病情穩定時旅遊,患者心情好瞭、生活質量也提高,但復查如果出現新問題,還是要再次進行新的治療。總之,做出理性的選擇,而不是聽信偏方和小廣告。▲
參考資料:https://www.joshuaavram.com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文 登錄 | 註冊

本版透可值規則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