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在中國票房慘澹(全中國票房沒破億-人民幣),卻在第51屆金馬獎入圍了五個獎項,當中包括了最佳男主角與最佳男配角獎。從這兩個表面來看,作為一部商業劇情片,既成功又失敗。
故事依然以朝廷的暗殺部隊為題材,此前已有甄子丹的《錦衣衛》和阮經天、黃曉明、余文樂等人主演的《血滴子》了,不知為何,這些作品要嘛支離破碎,要嘛虎頭蛇尾。而《綉春刀》只差了一點就能脫穎而出,但終究未能立竿見影。
影片前半段勾勒角色的敘事手法十分明快,讓人輕易就能明瞭主角群當前各自的背景,儘管身著相同的飛魚服,但各有背後的小故事使角色很快在觀眾面前立體了起來,從這一點來說,《綉春刀》的確掌握了一部好的劇情片該有的步調。可惜的是,中段對於這些自身難處的處理就失卻了邏輯,導致後續的劇情破綻百出,完全毀了最初的地基。
導演不強調飛天遁地的江湖武俠,也不刻意營造悲劇英雄的情境,只準確地將「錦衣衛」放在「朝廷清潔工」的基準上,聚焦小人物的無可奈何與力不從心,而不過度渲染。可惜的是,小人物縱然頂上有諸多高官,但能成為錦衣衛便也絕非誰都能勝任,角色不應出現動機過於薄弱的行為與判斷,在這一點上,編劇未能多加著墨的結果,也導致故事沒有更好的發展空間、等於白白浪費了最初完善的設定。
明朝的腥風血雨眾所皆知,「九千歲」魏忠賢曾是朝廷一時大權在握者,片中由於皇帝決心剷除他,所以他一登場的設定就已是逃亡在外,儘管如此,他擅於洞察人心的老奸巨猾依然使他影響了主角,亦處處控制著他的義子,同時也是朝廷要官,東廠提督。飾演魏忠賢的金士傑詮釋得相當成功,造型上是落魄的,但他說話時的嘴臉、語氣,以及他的情緒反應,令觀眾能輕易想像出魏忠賢原本當權時的姿態。其中,他和張震飾演的沈煉以及聶遠飾演的東廠提督皆有對手戲,經常一開口就能說中對方的心事,是劇本對其明顯的設定,但也有賴戲精金士傑的詮釋,才得以如此突出。
入圍最佳男主角的張震其實還是存在著聲音的演出缺少味道的問題,但他比另外兩位拜把兄弟都更像是錦衣衛,不論是行事風格還是他私底下的一言一行。他的演出讓沈煉有苦不言、有傷不說,甚至對於兄弟有難也只出手相救而從不過問,這是他的缺點,也是他的優點,也因此,他的內心戲比其他演員多出許多,而他的呈現也很到位,雖然表情演出和他開口說話的戲相比略勝一籌,但整體而言皆在水準之上。
能入圍金馬獎五個獎項,卻未能拿下票房佳績據傳是片名影響了觀眾對本片的第一印象。在中國,每週上映的電影包含本土和外來宛如過江之鯽,全中國擁有幾萬場次的觀影人口,一場動輒兩百人,一天若能有十個場次,以一張票價人民幣五十元(台幣大約兩百至兩百五)去換算,如果票房爆滿,一天就能達到上億人民幣的票房,但它的票房在中國上映了三個禮拜也僅有9000多萬人民幣,約略除以二十一天後,平均一天只有五百萬人民幣的票房,再去除以場次,一場可能不到一百人觀看。
特別在這裡做非常粗略的試算是為了讓大家比較好理解中國電影院的市場,情況大約為何,因為本片目前在台尚未有明確的檔期(在中國的票房都如此慘烈了,在台灣肯定也好不到哪裡去就是了……),有興趣的朋友還是可以去找來看看。
https://www.facebook.com/VinceChenmoviearticle --- 影君子的獨立癮巷-骨灰談電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