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文章 下一文章

[鬼話連篇] 父母成傳謠者,也別全怪科學素養低

[複製網址]
1
  父母成傳謠者,也別全怪科學素養低
  “美國社會學家曾經總結出一個簡單易懂的謠言公式:謠言的殺傷力=信息的重要度×信息的不透明程度。養生健康類謠言,完美符合高殺傷力謠言的標准。不過,這個公式忽略了一點——個體具有差異性。人們願意傳播謠言,有一個原因是想從中獲得他人注意。”
  近日有媒體報道,朋友圈謠言瞄准父母,讓人頭疼。其實,父母喜歡在微信上發些聳人聽聞、信源不明的文章,已不是新鮮事。專家指出,朋友圈謠言一般屬於事實錯誤、常識錯誤或者方法論錯誤,一般人可根據常識區分,但中老年人缺乏科學思維,容易上當受騙。
  科學思維匱乏固然是重要因素,但老年人中招率更高,也跟他們的生活方式有關。他們分享的大多為健康養生類謠言,因為這些謠言最能戳中父母輩心中的恐慌與憂慮。他們迷信上那些“千萬要看!”“震驚!”,也因為這些謠言迎合了他們心中的隱秘期待——成為對別人有用的人。
  筆者的家庭微信群,就是各類謠言的重災區。在這裏,熱梨湯能攻克一切癌症,有人因為吃魚感染上了惡性傳染病,大白菜有毒,紫菜都是塑料做的……《2017年騰訊謠言治理報告》顯示,他們處罰了約18萬個公眾號,詳細解讀過500餘條謠言,騰訊新聞較真平台出產了900篇辟謠文,超過3億人受到辟謠科普。
  即使如此,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在並不高明、反複出現的謠言面前,擁有幾十年生活經驗的父母突然成了毫無辨別能力的受眾。謠言此刻就是魔彈,一打一個准。而且,父母不僅對謠言接受得快,轉發得還特別勤。
  美國社會學家奧爾波特和波斯特曼曾經總結出一個簡單易懂的謠言公式:謠言的殺傷力=信息的重要度×信息的不透明程度。養生健康類謠言,完美符合高殺傷力謠言的標准。
  不過,這個公式忽略了一點——個體具有差異性。在謠言心理學中,研究者認為,人們願意傳播謠言,有一個原因是想從中獲得他人注意。
  在數字時代,父母總覺得有些跟不上。從在網絡上獲取信息的能力來看,父母確實通常不如子女,但在養生領域,他們能找回久違的“權威感”——父母接觸的養生健康信息相對會更多。這個領域,觸及到了子女知識的盲區,他們也發現了自己的價值。於是,看到那些主打恐懼訴求、簡單歸因的帖子,便當“獻寶”一樣地轉發出去。父母想著,這樣做能從中獲得他人(比如子女)的注意,甚至是認可。在分享謠言的同時,退休在家的父母,也有了和朋友或親戚共同交流的話題,成了情感上的共同體。
  請注意,有時你的父母可能是因為孤獨而相信謠言,也因渴望關注而轉發謠言。當在家呆著的父母成為原子化的個體,與社會支持脫節,他們也就更容易成為謠言的靶子,並在不自知的情況下成為所謂的“傳謠者”。
  盡管相關部門會打擊謠言,但謠言也不會斷絕,子女不可能為父母打造出一個不存在謠言的網上世界。抵禦謠言唯一可靠的方法,就是對所有道聽途說的描述持普遍懷疑態度。
  要讓父母保持警惕,學會質疑和求證,就要多跟他們溝通。科學素養的培養不是一夕之功,但教會父母使用“辟謠小助手”,多聽聽他們內心的聲音,則用不了太多時間。或許,下次父母碰到改頭換面的謠言,還是無法判斷。但至少,在按下轉發鍵之前,他們或許會願意來跟你討論幾句。

收藏收藏 推 噓
2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文 登錄 | 註冊

本版透可值規則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