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引用自網路
最近堪稱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一部影片-就屬【鋼鐵人3】了。
抽了一個空,陪著朋友買票進去看。
兩個小時的電影結束,全無冷場。不僅運鏡手法特別,在詼諧效果的包裝下,同時裝進了人生的思路與意義。
這集的內容有別於以往,跳脫了「英雄總是在萬劫不復時亮麗出場,拯救世界」的框架。故事背景延續上一個系列電影 – 復仇者聯盟劇情,打敗外星異形鋼鐵人後來發現自己有嚴重「創傷症候群」日夜難眠,不時還會有恐慌症與焦慮症發作,後來又因主角的過度自傲導致『家』被恐怖份子直搗破壞,使得他不得不離家作戰。
劇情前中半段呈現出他沒有了家,該如何生存下去證明他還是個英雄。透過土法煉鋼技術去反擊,以及與小人物合作,創造1+1>2的效益。
(圖片引用自網路)
透過平民化英雄橋段的安排,我想某種程度上也暗喻,每個人都有其自我價值,英雄不是等到別人來認可,端憑自己如何去看待自己,有振奮人心的意味存在。
圖片引用自網路
值得一提的是,綜合近幾集的鋼鐵殼,有別於第一集,不再只是主角可以穿,導演特別設計了大量同胞與反派者都可以使用,然而大家會發現,只有主角穿起來的才有最強大的威力,將鋼鐵人發揮得淋漓盡致。
我覺得這也是對鋼鐵人的另一種詮釋,真正的英雄並非鋼鐵人,而是主角-東尼史塔克,似一塊黃金握在不懂得賞識的人手中,與碎石無異;若握在專家手裡,將無法預測它的光芒。
還記得小時候,腦中都堆滿鋼彈、美少女戰士這種拯救地球橋段的英雄卡通,我當然也不例外的淪陷。
每天幻想自己是主角,「代替月亮懲罰你」這句口號從來不離口。
再長大一點,回首發現,那些曾經深深著迷的卡通在許多人心裡已然淪為幼稚與無聊。想來不免有些落寞,英雄與拯救地球,原來會隨著時間的轉動,從電視螢幕裡退休。
梭魚般的時間,逕自溜走。就在我哀悼退休的卡通超人時,鋼鐵人-MARVEL超級英雄系列的上映,完全挽救了心中快要凋零的希望。我覺得『如果時勢會造出英雄,畫面絕對就會構成心中理想。』
角色的意義不再只是拯救地球如此淺顯的意涵。不論是兒時的美少女戰士,甚至長大一點的珍珠美人魚,到現在好萊塢的MARVEL超級英雄系列的電影其實都繞著同一個軸心在轉,我們不得不承認,大人小孩都存在著對英雄的渴望,這種渴望早已超越年齡的束縛。
英雄,究竟存在什麼價值?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是想當英雄、被喝采與歡呼的吧!
然,看完鋼鐵人3後,我深深覺得所謂英雄的認可應該要由自己給予,如主角-東尼史塔克般,不管身處多麼險峻的劣勢中,理所當然的肯定自我,是一股自信而非自大,堅持最先看到自身光芒的人,一定要是自己。如此一來,手中力量就會愈來愈強大,足以抗衡周遭的所有不軌。
當你克服挑戰後,傾城的擁護與歡呼,極其自然的成為全民英雄。
但是你知道嗎?一切歸功於你最先肯定了自己,相信並永不放棄他,這樣的信念將加乘能力,力量是,無限大。
我很喜歡在電影中探尋一些人文的味道與突破,是隱藏在放映機後面的跨文化美學,導演想要表達的,往往是遠超過兩個小時的冷氣與沙發座椅的舒適感受。
電影總會讓我有許多感觸,如果說書本是把一個故事做靜態包裝,電影就是動態的說書人,透過畫面與音效,哪怕是微末毫節,都有導演想傳達的原作意涵。
「書跟電影交會,藝術的碰撞,讓人驚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