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這個名字聽起來並不陌生,也常見到牡丹繪畫、牡丹刺繍、牡丹圖像、織綿藝術等;但是,要真正看到「攜鋤庭下蒼苔,墨紫紅手自栽」(宋.陸游〈栽牡丹〉)牡丹的自然生態,在台灣確屬不易。此因台灣位居亞熱帶地區,氣溫偏高,對原本生長在中國西部的牡丹自難適應。
牡丹原本產於中國西部秦嶺和大巴山地區之灌木植物,現在這一帶尚有野生單瓣品種存在。經人工引種栽植,則始於漢朝,唐代時牡丹已有「花王」美稱。今天牡丹在洛陽的培育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每年春末夏初,正是牡丹花盛開的季節。
作者兩度跨海遠赴洛陽,牡丹花的樣貌風采的確異於一般,從艷麗到淡雅,花色繁多,花型也是一大特色,可謂儀態萬千,較之秋菊冬梅,倍覺淡雅幽香。牡丹花的美,不是很特別,卻是獨一無二、無與倫比,其中一棵高達數米高的牡丹,擬傳是漢代栽植的「漢牡丹」,至今依然枝繁葉茂、花紅色香,「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唐.劉禹錫〈賞牡丹〉)一點不假。
作者也曾不辭山高水遠,多次前往南投深山~杉林溪取景,在打造的空調花房,經多年工作人員的栽培,規模雖不及洛陽格局的博大宏肆,品種的培育研發與花容的意態風姿,卻毫不遜色。每年花開時節,牡丹花的萬種風情,同樣吸引觀賞民眾絡繹不絕,爭睹「國色天香」牡丹花的風采。
為了拍牡丹,作者付出多年精神與心力,多方收集古人有關頌讚牡丹的佳詞妙句,藉供對照古吟今趣,詩畫共賞。
▇ 展覽時間:2013年2月22日至2013年3月5日
▇ 展覽地點: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高雄市小港區學府路115號)










留言版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