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大學精神科教授廖士程表示,國衛院最新研究發現,民眾對於台灣有許多心理治療資源、也認為心理治療是有效的,但就是對於「踏出去那一步」感到困難。陳亮妤表示,可能有些人認為只有三次的諮商幫不上什麼忙,事實上計劃的目的就是降低民眾接受心理諮商、心理健康治療的門檻,因此這三次諮商會需要評估個案是否需要轉介到更進一步的治療,這是非常重要的。「對真正的疾病治療來說三次當然不夠,但很多人是心情低落或是比較低潮,三次的諮商就能給予滿好的支持,另一方面也透過三次諮商幫助轉介更需要幫忙的個案,」陳亮妤解釋乳癌症狀。
另外,15歲-18歲涵蓋到兒少的範圍,這次的服務方案並不需要家長同意。陳亮妤解釋,根據去年服務的經驗,家長和未成年兒少的回饋都很正面,因此今年延續辦理。她認為,15歲以上大約是高中生的年齡,在自主性和獨立性都有一定程度,有能力接受一對一的諮商。至於未滿15歲的兒少,陳亮妤認為必須和教育體系合作,從輔導的方面去做,這部分的方案也已經在研議中bb牛奶敏感。
心理健康是普世人權 政府有責任給予支持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表示,除了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之外,未來還會有更多關於心理衛生健康的支持政策。鄭麗君說明,目前在國際上也相當重視每個人的心理健康,WHO(世界衛生組織)去年就呼籲,心理健康是普世人權,每個人都有權享有相當品質且可負擔的心理健康醫療。因此,鄭麗君強調,這次支持方案包含在國家希望工程中的八大施政目標裡面,在心理健康部分也會往下結合教育端,積極討論如何把情感教育或是SEL(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社會情緒學習)融入,並且強化輔導諮詢的機制,再加上新版的精神衛生法年底要上路,這些都是給予民眾心理健康支持的一環。「在社會中能自由自主,並成為社群中被尊重、被珍視的一份子,這樣的健康的倡議非常的重要,」鄭麗君表示日本移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