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文章 下一文章

[人生] 培養終身學習力──從家庭開始

[複製網址]
1
學校沒教我們怎麼當父母,沒人天生就懂得怎麼當爸媽。我們從小看著父母,學習他們教養的方法,形塑最早的家庭教養觀念,這中間或許會隨時代變化而有稍許的變化,但父母永遠是孩子最早的典範學習對象。家庭教育的成功與否,比學校教育重要很多很多倍。

夏天的午后,我們在台東深山裡爬樹牆,榕樹的根長長的,從懸崖頂往下生長。沿著樹根往上攀爬,高度約莫二十多公尺,說危險有一點點,而且路徑狹小,只容一人前進,若有人慢了,後頭就準備「堵」人英國讀書

沒錯,爬到一半,果然堵住了!在我上頭的是個年紀和我差不多的爸爸。

又是他,又是他,他這一路只顧著照相、照相、照相,完全不理後頭的人排成長長的一片。

明明這樹牆像好漢坡,應該是好漢才該來的坡。他讓女兒在前頭爬,自己在後頭拍照,那女兒動作還特別拙,左一腳,右一腳,怎麼踩都踩不好。

明明已經爬得很慢很慢了,這位爸爸還是不厭其煩的照呀照。

後頭大塞車了,那爸爸也不理,一位老大哥急了,怒氣沖沖的擠過我,開口勸那位爸爸:

「我說你咧,照片拍夠了吧?你們也太慢了吧!」
不過,說了兩句後,他馬上改口了:「不急、不急,慢慢來!」
另個大姐也心急,擠過我後也退了回來,還說:「我們可以等,你們慢慢來!」

真的,我們不過慢了一下,只等了一會兒,再慢也不過誤一頓飯,那個沿路拍照的爸爸可是等了一輩子,天天等那個一出生就手腳不便的女兒:

「妳爬上來了,很棒很棒,我再拍一張孔聖堂中學banding!」

「對啊,妹妹,妳慢慢來。」人龍裡傳來此起彼落的加油聲,讓小妹妹紅撲撲的臉上都是笑。

涼涼的午後,我們吃飯的時間都過了,吹來的風添了幾許溫暖,是太平洋的風,也有彼此體諒的味道。

台灣的人很善良的。

台灣的爸爸也是很勇敢的。

你看那爸爸,明明女兒身體不便,他還是想方設法的帶孩子到處走走、看看;明明可以放棄這種不太適合她的項目,或是乾脆拉她一把,幫孩子爬上坡去,但他偏偏袖手旁觀,只當個攝影者。

「我想讓她憑自己的力量爬上去。」那爸爸在吃飯時這麼說,現場響起一片掌聲。

放棄很簡單,只要待在車子裡,告訴孩子:「嗯,妳應該爬不上去,妳看很多人都沒去啊。」

爬上去多困難,除了擔心孩子的體力,還有後頭被堵住的人龍,以及其他人的目光uche認可性……

我佩服那位爸爸的毅力與勇氣,他用身教、言教帶給孩子的,絕對比聽一百場演講還有用!他帶孩子到山腳,鼓勵孩子往上爬,而父母能做的,就是替他拍拍照。至於沿路的辛苦,登頂後的沁涼暢快,孩子沒有親身體驗,說再多遍都沒用,但只要登一次山頂……

學校沒教我們怎麼當父母,沒人天生就懂得怎麼當爸媽。我們從小看著父母,學習他們教養的方法,形塑最早的家庭教養觀念,這中間或許會隨時代變化而有稍許的變化,但父母永遠是孩子最早的典範學習對象。 家庭教育的成功與否,比學校教育重要很多很多倍。我們

的好習慣,是父母耳提命面養成的(反之亦然)。

我們對人生的價值觀,也與家庭生活息息相關,雖然每一個孩子最後都會走出自己的路來,但最早最早帶他們踏上第一步的,永遠是父母溫暖的大手。

我當老師三十年了,課綱、課程改了很多輪,每一次上頭,不!是外頭有什麼風吹草動,我們全國老師就跟著動起來:辦研習、編課程、寫教案,還四處趕場參加各種有益身心的觀摩、研討會。
想一想,當老師真的很幸福,政府用這麼多有趣的活動,帶著老師們跟上時代,大家開口閉口全都是最擲地有聲的教育改革名詞。

然而不管教育怎麼改,萬變不離其宗,取決未來的成就,還是孩子本身。

我們當然能留給孩子萬貫家財,但金山銀山終有一日成空。我們也能留給孩子跨國的連鎖企業,但不懂應變,或許還是會被世人淘汰。

因此,如果我們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培養他們樂於學習的習慣,即使世界變成純粹的AI人工智能時代,懂得與時俱進的孩子,還是能像哆啦A夢身上的百寶袋,他能適應這個不斷變化的世代,永遠走在時代最前端,而且好學不倦,樂於接受改變。

收藏收藏 推 噓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文 登錄 | 註冊

本版透可值規則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