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養育真的百害無一利嗎?我看就未必
因為前段時間抽空回了一趟老家,去看了我奶奶之後,其實給了我很多的一些思考,就是關於隔代育兒,隔代教養方面的問題。
因為我小時候,爸爸媽媽上班就比較忙,在我幾個月的時候,媽媽就把我送到了我奶奶家去了。我爺爺奶奶家是在農村,我就一直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到了三歲左右,才被我爸爸媽媽接回了身邊。我那個時候並沒有被科學的餵養,但是我真的覺得我爺爺和我奶奶身上一些特別好的優良品質,對我這一生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
我爺爺是一個非常溫和,很善解人意,特別樂於助人的一個人。我奶奶相對可能是一個比較強勢一點的女性,非常有自己的想法,擔得起重擔,扛得住壓力的一個人。兩個老人家身上的這些特質潛移默化影響了我。最大的一個影響,我覺得就是向善這個信念一直在我品質當中比較好的。
很多時候在隔代養育方面的話,我們更多的都會是一些槽點,而不是淚點或者不是感動的點。我之前也看一些心理書籍,就是說兒童時期,孩子的依戀對像其實是有一個主依戀對象,和次依戀對象的。主依戀對象更多的時候可能就是孩子的家長,爸爸媽媽之類的。次依戀對象的話,其實很多時候就會是在幫我們帶孩子的老人家。像有些媽媽就會覺得說,我不想老人家帶,老人家帶孩子太不科學了。我自己其實最近也在檢討,因為我覺得我以前就是在帶孩子方面,其實挺苛責我爸媽,也會對我婆婆有一些諸多的要求和一些挑剔。
但通過這一次在老家待了一段時間之後,回想我自己的一些童年時光。然後回想起我爺爺奶奶自己對我的一些養育的方式之後,真的覺得是溫暖的回憶。
一歲之前吃鹽、不穿紙尿褲、不講衛生······這些東西完全都不記得,根本沒有任何印象,而且我現在也健康成長起來了。我覺得更多的是他們性格當中,還有平靜當中一些閃光點,真的是對我這一生,包括我的性格的形成,三觀的形成,其實都產生了非常大的一個影響。
有些媽媽就會說,我們現在都提倡科學育兒,我們當然要遵循科學。你想八十年代,大家那個時候在提倡說什麼奶粉餵養好,奶粉有營養,要么母乳沒有營養。諸如此類的20年30年之後,大家都在提倡母乳喂養。以前的說法是不吃鹽沒有力氣,現在大家都說不能吃鹽,會增加腎臟的一個負擔。所以現在很多時候,我們執著於一些小的細節的一些科學餵養的時候,等到我們自己老了之後,也會變成一些非常不科學的,非常陳舊的教養觀念。但是如果因為這些小的細節方面而去傷害了老人家的一些情感,或者傷害了一個家庭關係的話,我真的覺得這個非常的得不償失。
如果家裡面真的是存在這個隔代教養的話,我覺得更多的時候,媽媽們就可以更好的去抓大放小。我們是孩子的主要依戀人,在一些大原則、大方向性方面,我們把握好就行了。
而且還有一個點就是,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其實我們是需要讓他去適應不同的人的,
只在一種單一的教養方式,或者單一的一種性格家庭背景下成長起來的話,可能孩子以後她上幼兒園之後,或者出了社會之後,他就很難適應外面的人對他的一些不同的態度,或者一些不同的一些做法。最起碼換個角度看,老人家幫我們帶孩子的時候,其實也是用他們的態度,讓孩子可以去適應不同人的一些思維方式。其實我們可以去認為他是一個有利的方向了。因此可能在隔代教養方面的話,我覺得我們可以嘗試著多看一些好的地方,也多感激一下
老人家。
相關推薦: 還在照搬老一輩的教養方式嗎?你應該學會棄弊取利!很多人都想做一個好父母,給一個好的家庭, 開心的家庭給小朋友。怎麼樣才算是一個好父母呢?是不是我們提供衣食住行給小朋友,我們就是一個好父母呢?當然不是,讓你的孩子有教養,有禮貌,懂得感恩,這些品質比你給他高品質的衣食住行來的更有意義。做父母...
好的教養,先從溫暖孩子開始!父母的教養通常是要看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父母對子女的溫暖程度。有些父母對孩子充滿著溫暖和親切的態度,他們對孩子很專注,也會回應孩子的情緒上的需求,並且盡量花時間跟孩子多相處。相對的比較不能夠關心孩子的父母,經常是看起來比較更關心自己的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