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骨刺”是人衰老後的必然產物,它存在不是病,你不用緊張地想"剷除"它。只有等它引發身體其他炎症(如壓迫神經造成疼痛)後才能稱之為病,醫學名字叫骨質增生症。
陳先生偶然在一次體檢照片中發現軟骨有些“鈣化點”,醫師告訴他,他這叫骨質增生,也就是俗稱的“骨刺”。
陳先生嚇壞了,那不是得了老年病?他悲觀地想像,關節疼痛、腿腳不方便,估計這些難以避免了。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南院骨外科陳燕濤教授指出,大家沒必要當骨刺是種病,更不要看其名字帶了個“刺”字就以為它會引起強烈的疼痛。有時候長骨刺不但不是病,反而會給身體帶來好處。長骨刺其實是人體在做自我修復。
骨刺是關節的自我修復
骨刺在骨頭的周圍往外長,目的是增大關節接觸面,來減少單位面積接觸,以達到減輕症狀的目的。嚴格來說,這種”骨刺“不是壞事,它在某種程度上使關節和肌力達到相對的平衡。
像絕經期的女性有關節疼痛的症狀,過一段時間不痛了,很可能是長骨刺讓骨頭和肌肉之間更穩定了。這種情況下,長骨刺反而是好事情。長了骨刺,不再刺激它越長越大,就不會產生負面症狀。沒有出現其他炎症,如壓迫神經,造成關節腫痛苦就不用治療。
陳燕濤總結了患者對骨刺的誤區,並做了專業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