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熙喬1個多小時的專訪中,他提到相信的價值、教育理念和參考案例,都是當今世界教育的關鍵做法。探月不提供傳統的「課」,卻搭建非常「理想化」3大學習模組:
個性化學習(30%)。主要是線上學習。探月連結可汗學院、Coursera、EdX等線上資源,並提供符合中國國家課綱、美國Common Core和AP大學先修課程。每人有不同進度、興趣、知識結構一叮溶脂。
項目式學習(PBL,又譯專題式學習,50%)。除了每2個月1次的學術類專題,每4個月還有1個跨學科探究式專題。兩者的區別是「你一開始就知道要做一輛車,和你要想辦法有效解決交通問題,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學習場景,培養的能力也不同。」王熙喬解釋跨領域探究做法,「探月每年度都會提出一個關乎10億人真實世界的大問題,如能源問題、白色汙染等,學生和老師組成跨學科小組,去找解方,事先沒有答案onda 溶脂。」
深度學習(20%)。透過各種自我認知、思考工具、學習方法類課程,甚至系統觀、未來學,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學習,以及培養關懷世界的格局。
每個學生畢業前還要發展出一個個人興趣的專題,持續半年以上,未來探月也將和中國最大的實習平台合作,供學生申請實習機會,或協助創業。每個學生也都有一位個人成長導師,定期討論學習目標和現狀。探月學生畢業後沒有學籍,但成績單將獲得美國知名大學認可点阵激光。
這樣顛覆傳統的課程,想吸引怎樣的學生和家長?「大概是班上前10-20%的孩子,成績過得去,不會挨罵,又有足夠時間空間自己玩,傳統教育中的漏網之魚吧!」王熙喬幾乎像在形容他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