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最早是一位雕塑家,他的作品最為人所知的就是聖殤、大衛像,除了雕塑之外,他的藝術繪畫也非常著名,是一位濕壁畫的大師,花了四、五年的時間,完成西斯汀教堂頂棚的壁畫,卻讓後世的人們驚嘆超過數百年。藝術方面的創作是為人所熟知的,透過展覽才知道,原來米開朗基羅也是位詩人,著有許多14行詩。
來到歷史博物館,一踏入大門,就可以看到高聳的大衛像,想當然的是複製品,原作高5.5公尺、重5000多公斤,原本是放至在市政廣場,經過了300年後,才被移往義大利佛羅倫斯學院藝廊。
語音導覽原價是120元,如果是持有預售票票根可享7折優惠(ibon、博客來之預售票,一張門票優惠一台)
入場後會看到10個明星展品,分別為米開朗基羅肖像、三種菜單、酒神、羅馬聖殤、大衛頭像、聖彼得大教堂圓頂透視圖、德爾菲女巫、創造亞當、基督、米開朗基羅詩作手稿。
米開朗基羅的形象 米開朗基羅不太畫肖像畫,更不用說自畫像,現在看到的米開朗基羅肖像都是其他藝術家幫他所畫的。
他早期的時候因為打架的關係打斷了鼻樑,從此容貌有了些缺陷。
右邊這幅畫是拉斐爾的『雅典學院』,他將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都畫在其中,更把自己也畫在裡頭,可以到wiki看一看這幅畫的角色說明。
說米開朗基羅沒有畫任何自畫像倒也不太正確,在『最後審判』可以看到門徒之一的聖巴索羅繆手中拿著一張殉道時所被割下之人皮,從人皮的五官樣貌不難看出這是米開朗基羅,可以說是非常特別的『自畫像』
米開朗基羅的工作室 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工作室不僅是藝術家創意實現的地方,更是附有教育與傳承的地方。每個藝術家一開始都是從學徒開始,跟在老師身旁學習,就連米開朗基羅也不例外,從13歲開始便擔任學徒,舉凡清潔、條和顏料、準備器具等,從學徒開始慢慢學習繪畫的技法。
米開朗基羅的雕刻 展區一開始會有短片介紹米開朗基羅的故事,主要是介紹他開始進行雕刻創作的部份,像是聖殤、大衛像、酒神。
酒神與大衛頭像,酒神是米開朗基羅所完成的第一件真人尺寸雕塑,但是委託人卻不買單,讓米開朗基羅吃了閉門羹。大衛這個作品,不同於其他藝術家所繪製的主題,一般人的主題是大衛取得勝利時情景,但是米開朗基羅則勢將在戰鬥之前的樣子雕塑出來,從眼神和皺眉的神情,傳遞出高度的專注。
米開朗基羅的建築設計 這一個區域展示米開朗基羅的設計天賦,他的設計方式就如同雕塑作品一樣都是先在紙上速寫,從一開始的設計草圖到最後定稿,都是用同一張紙,不斷的添加細節、將新的點子不斷疊加上去並且改變型態,從設計圖上可以看出一層又一層的筆跡在紙上交錯。 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透視圖,古稀之年的米開朗基羅接受教皇的指示,擔任大教堂的總工程師。一踏進這個區域會發現地板特別不同,這是羅馬康比托利歐廣場地磚以及米開朗基羅所設計的廣場圖騰。
主辦單位還請3D藝術家將聖彼得大教堂圓頂的效果呈現給名眾觀看,站在『最佳拍攝點』向上抬頭拍攝,這個位子不是要讓你拍攝聖彼得大教堂的透視圖,而是要拍攝頭頂的圓頂內部。
濕壁畫大師米開朗基羅 溼壁畫泛指在牆壁上作畫的畫作,將礦物顏料塗在潮溼的灰泥上,原意是指『新鮮』(fresco),必須在水分完全蒸發之前上色,水分的拿捏非常重要,早期米開朗基羅因為拿捏的不恰當,完成一部分之後,卻發現有發霉的現象,只能刮掉重新再上色。
西斯汀頂棚的濕壁畫畫作,題材取自於聖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創造亞當』這幅畫。上帝的右手和亞當的左手,那看似就快要碰觸到的距離,將眾人的目光都會聚焦那,當快要碰觸到的時候,時間卻如同停止一般。
這幅濕壁畫--基督是『最後審判』中的焦點,牠前來審判眾人,高舉的右手表示審判開始,而左手的指尖將目光吸引到牠身上的傷口,這是牠替世人所承受的罪惡。
文藝復興王者之爭:達文西vs米開朗基羅
文藝復興藝術史上有三位傑出的藝術家,分別為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他們都是同一個時期的藝術家,米開朗基羅在一開始的時候,也會去臨摹達文西的藝術創作。
他們同時受佛羅倫斯市政廳的委託,在牆壁上畫戰役圖,達文西以米蘭與佛羅倫斯戰役為背景創作『安吉亞里戰役』,而米開朗基羅則是繪製『卡西納戰役』,兩人都只留下草圖沒有將完整圖完成。
紀念品販售區 販售區即使沒買門票也是可以進去購買,買完明信片可以到售票處去蓋紀念章!? 不曉得之後會不會把紀念章移位,否則一邊在排隊買票,另一邊在排隊蓋章,這樣動線設計不是很妥當。
在離開的時候發現到,販售部的天花板也有文章,一開始沒仔細看是哪裡來的圖畫,但是看照片隱約有看到創世紀的圖畫,應該是仿製教堂頂篷的壁畫。
原始文章連結:[展覽心得] 天堂‧審判‧重生 米開朗基羅 偉大雕塑家、濕壁畫大師 @ 台北http://chibli.pixnet.net/blog/post/104504404
更多展覽心得文章:http://chibli.pixnet.net/blog/category/list/1030104
本文最後由 Chibli 於 2013-2-19 21:50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