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在聊得來的人面前,像是打開了話匣子,滔滔不絕,有說不完的話。 在聊不來的人面前,卻像換了個人,問一句答一句,坐立難安,只想趕緊結束對話。 -01- 聊不來的人,話不投機半句多 什麼是聊不來?是意見不同?是沉默不語? 其實都不是。 聊不來,是一開口,就知道聊不下去了。 聊不來,是連話都不想再多說半句,只想默默走開。 俗話說得好,“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 與志同道合之人在一起,辯論是一種樂趣。 莊子和惠子那段關於“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辯論,成為了流傳千古的美談佳話。 與聊得來的人相處,即使站著不說話,也讓人身心愉悅。 與三觀不合之人在一起,聊天都變成爭吵。 “過了前面的山,就是海了。” 行者感激地向店小二道了謝,沒想到這時身後有一個小夥子大聲說道: “你別聽這人瞎忽悠,我曾爬到半山腰看過了,過了前面的山還是山,而且很荒涼。” “我可是在山頂上看的。”店小二不服氣地說道。 “能在山腰上看到,非得跑到山頂,這店小二不是蠢就是笨。”小夥子說完,自個兒哈哈大笑起來。 店小二憤憤不平,正打算上前跟他理論,就被店老闆攔下了,“話,要跟明白人說。” 說完後看著行者,行者表示同意地會心一笑。 隔著太多的障礙和認知差距,溝通就會變得吃力。 你站在山頂上,說那邊是海,他站到半山腰,說那邊荒涼,其實本無對錯之分,都是自己親眼所見,但就是聊不到一塊。 聊不來,無異於對牛彈琴,而牛不入耳。話不投機,不如不說。 最舒服的關係,始於志趣,合於性情,如果聊都聊不到一塊,又何談互相瞭解和知心呢? -02- 聊得來的人,知你懂你在乎你 “也沒什麼,我就是想和你說說話。” 這句話聽起來有點溫馨,又有點心酸。 跟一個人相談甚歡,暢所欲言,是人生一大樂事。 一個人或許人緣不錯,身邊總是人來人往,但大家都有各自的忙碌和圈子。 有時候,你遇到什麼新奇的事物想分享下,對方卻只是回了一句“這看起來有點無聊”,然後就沒了下文,於是你也不想說了。 有時候,自己的心情和境遇,別人無法感同身受,只能應付地說幾句安慰的話,你便會後悔自己袒露了心跡。 是啊,身邊有一個聊得來的人,談何容易,又何其珍貴。 內心再強大的人,也希望能有人懂自己,能在心灰意冷之時慰藉一番。 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這是蘇軾暮年時,懷念紅顏知己王朝雲所作的詩。 在此之前有一次,蘇軾退朝回家,吃完飯閑來無事,逢人便問:“你說說我肚子裏都有些什麼?” 有人說:“滿腹文章。”有人答:“滿腹見識。” 蘇軾都不以為然。 直到遇到朝雲,一句“滿腹不合時宜”,深深戳中了蘇軾的內心,讓他不禁感慨:“這世間懂我的,只有朝雲一人呐。” 眾所周知,蘇軾在政敵的迫害下,一次又一次被貶。 遭受了一次又一次打擊的他,雖然表面上依舊放蕩不羈,肆意揮灑,但內心卻是悲苦不已。 朝雲無疑是最跟他同感在心的人,每每說話,總能說到他心窩裏去。 甚至每次唱蘇東坡的詞《蝶戀花》,一唱到詞裏隱喻蘇軾淪落天涯的那一句,朝雲便淚如雨下。 這也是為什麼朝雲離世後,蘇軾下決心“終生不復聽此詞”,並常常懷念起她陪伴在左右的日子。 聊得來的人,知你冷暖,願意包容你一時的情緒。 聊得來的人,懂你悲喜,能夠把話說到你的心坎裏。 聊得來的人,在乎你,捨得把有限的時間花在你身上,耐心地聽你嘮嗑家長里短。 -03- 有個聊得來的人,真好 《詩經》中有言: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理解我的人,知道我憂愁;不理解我的人,問我在尋求什麼。 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願你身邊有個聊得來的人,從清晨到日暮,從青絲到白髮,陪你共覽歲月波瀾,伴你笑談風雨瀟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