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門咖啡】保鹿運動社區放送影展
2016第三屆保鹿運動紀錄片培訓課程參與意願登記http://goo.gl/forms/qFVFKzhjMr
近期放映場次:
8. 12/27(日)19:00 台北後門咖啡
放映片單:彎下腰的風景、背包的重量、小島洋子
*活動時間約兩小時,放影時間約一個半小時,映後約有二十至三十分鐘的座談時間。
《影片介紹》
第一屆作品
《鐵宿開花》 片長:40分鐘
導演|林明俊、莊惠如、粘雨馨、陳廷妍、陳怡安、詹佳惠
在彰化扇形車庫入口處的正對面有一在日治時期就存在的宿舍村,它正是日治時期台鐵員工的棲身之地,宿舍村裡有傳統的日式建築、洋式磚造建築也有幼稚園以及居民們生活中需要的商家,這裡是一個早期的小型社區,住在裡面的居民像大家庭一樣共生共存,也是彰化的歷史記憶,而這人們共同的記憶場所卻在2014年的4月份預計拆除,這消息一傳開便有人組成「台鐵宿舍志群」推動台鐵宿舍的保存事宜,並要讓大家知道城市歷史建築物保存之必要性。
《走自己的鹿》 片長:30分鐘
導演|施佳君、羅翊云、羅育心、陳玉敏、黃晨瑋
舊時的鹿港因為河岸開港的關係而造成一幅繁華的市街景象,中山路上的長型街屋、公會堂的日式建築、蜿蜒的巷弄……等,後來隨著河道淤積鹿港的貿易量也隨之減少直至停止,但也因停港後鹿港留下許多珍貴的歷史痕跡,不過這些具有城鎮文化的建築物與場所也在燈會前後遭逢巨變,城鎮的樣貌正快速地在改變中,但在後來也有更多人意識到老房子其背後所代表的文化意義,歷史環境與文化保存的意識也逐漸的在發酵中,在這部紀錄片中將會看到小艾人文工坊、杉行街書集喜室所轉化的老屋新力,也讓大眾重新去想像自己城鎮未來的樣貌。
《彎下腰的風景》 片長:35分鐘
導演|蔣宛融、蔣銀珊、施岱伶
「保鹿運動」是一開始由幾位鹿港在地的年輕人所集結並在每個月發起一次的公民行動,目的是要喚起人們對土地的熱愛,以及更多人對公眾利益的重視,並藉由擴大公共參與使人們保有對社會的參與感,從第一次的保鹿運動幾位夥伴穿著青蛙裝跳下棋盤大池開始,以及中間幾場公民行動的發生,都能感受到人與人、土地和社區間的連結,而這些看起來微小的事物,卻可以實實在在的影響生活中每一個人,當你參與在其中的時候便會發現其實自己也可以是改變社會的那一個人。
第二屆作品
《背包的重量》片長:27分鐘
導演|紀筱榆、陳祖傑
鹿港,一個充滿歷史人文的小鎮,由於發展與保存的矛盾,讓老屋多數遭到拆除。
許書基,鹿港人。發願要救一百棟鹿港的老房子,透過老屋新力的方式,因此小艾人文工坊背包客棧誕生。背包客棧的多元開放性,每天上演著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是激動、是感動、是深刻,是最直接的緣分,一切看似美好的產業,其實正面臨一項最大的挑戰。產業走在法規之前,政府在發展觀光的同時,老屋拆除無法可管,老屋重生有法可罰,各地區為著家鄉努力的業者,試著讓各地看見世界,漸漸禁不起沉重的罰款,紛紛關店,而這背包的重量,又誰能了解呢?
《小島洋子》片長:33分鐘
導演|張敬業、張安儂、黃嘉禾
土地是我們母親,河川親像血液。世代的我們因土地的餵養而生、河川的滌淨而活。一樣的溪水,曾灌溉千百分甲的稻米,現在卻也因為繁榮便利而奄奄一息。洋子就像我們的母親,過去曼妙的身姿是美麗的曾經,截彎取直的身世卻是苦難的延續。
洋仔厝溪,位於彰化平原的北部,美麗與哀愁並存的溪流。川流不息的餵養了好幾代的溪畔人。農業時代,是肥沃的灌溉水源,因為常年水患改變了這條溪流的命運。人類自作聰明的將它截彎取直,得到了很好的排水功能,順勢的讓當地「水五金產業」蓬勃發展,每年締造上百億GDP的產值。在這個追求經濟發展為首的年代,電鍍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在洋仔厝溪流域的田野間拓展。童年記憶裡的稻田已漸漸被工廠取代。
洋仔厝溪依舊餵養世世代代住在溪畔的人們,不同的是我們可能不再有乾淨的水源、空氣、與健康的稻米!
指導單位|信義房屋全民社造計畫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彰化縣保鹿運動協會
協辦單位|鹿港囝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社區協力|秀水馬興社區、南投東光社區、埔鹽大有社區、員林中山寶座社區、彰化縣划船協會龍舟俱樂部、北斗奠安宮、草港慶安宮、線西順天宮、福興寶順宮、頂番玉鳳宮、In Our Time、雲林故事館、鹿港秘密基地、孩堤咖啡、後門咖啡、小艾人文工坊、默契咖啡、彰濱秀傳、溪洲成功旅社、有此藝說、紅絲線書店、大林萬國戲院
贊助單位|錫卿文教基金會
特別感謝|鹿港鎮公所、和美鎮公所、線西鄉公所
留言版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