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藝術村春季開放工作室 邀你進入藝術家的「家」
活動時間:3/9(六) - 3/10(日) 14:00-18:00
活動地點:台北國際藝術村(台北市北平東路7號)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台北市汀州路三段230巷14弄2號)
平日鮮少對外開放的藝術家工作室,總是披著一層神祕面紗,駐村藝術家到底「住」在什麼地方?隨著藝術型態的不同,工作室又有何差異?本週末(3/9-10)下午14:00-18:00,全面對外開放台北及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工作室,邀請民眾與藝術家近距離面對面互動,進入藝術家的「家」,一窺究竟!
在台北國際藝術村方面,202工作室的韓國團體KKHH對於這既熟悉又陌生的台北城感到徬徨,於是找算命師指引方向;303工作室的荷蘭駐村設計師Lilian Van Stekelenburg,設計涵蓋圖像製作、展覽設計到布料印花等,於駐村期間愛上剪紙藝術,將城市生活剪影出來;來自義大利的攝影師兩人組Nastynasty,看到陳列在百貨公司美食街的食物模型,聯想到複製的概念如同攝影,最後複製的呈現往往比真實物件更美好;由日本橫濱BankART交換來台的松田直樹(Naoki Matsuda),則在台北找到他熟悉的材料-紙,並用紙做了跨越中國和日本地理分界上的衣服。台灣藝術家朱盈樺透過小遊戲,以在地居民的心理為出發點,結合心理地理學(psychogeography)、實驗性文本和策略性的攝影創作,透過遊戲的方式與在地人互動,探索城市公共意象所蘊含的隱喻和城市想望;而鋼琴家陳怡慧,將以electro-acoustic 鋼琴的實驗性為主題,分享原音鋼琴演奏在利用麥克風和效果器的傳遞,透過不同的聲響轉化和時間差的交錯停留後,變化出跨越原音鋼琴本身的音色,展現許多不同質地的聲音新面貌。
進駐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的澳洲藝術家彼得‧尼爾森(PeterNelson)著迷中國山水,並試圖融合於電腦動畫以及視覺影像中;結合動畫藝術於機械裝置的台灣創作團隊行雲朵朵,將幻化漫遊寶藏巖的訪客們為主角,融合在地景緻,演繹為蘊涵故事性的動態風景;林嘉貞於駐村期間,思考了人所創造的體制產生的矛盾感與依賴性,另外並嘗試了解痛覺和人們內心的相互關係;紀紐約很小的時候就學習到師傅製龜的過程,「乞龜」文化在他的生命歷程裡有著深刻的影響,將會是他的開春第一展。丁麗萍以簡單裝置重塑空間,邀請民眾感受意外聲音驚喜,並舉辦約15分鐘的現場音樂會,現場開放報名,20人為限;有時工作室則展示灣當代金工藝術家吳淑麟與荷蘭珠寶藝術家彼得.琥巨普門(Peter Hoogeboom)的作品, 邀請民眾一同賞玩。
2013藝術村春季開放工作室,邀請民眾進入創作的殿堂之中,隨著這群來自不同文化的藝術家,跨越國界一同成為創意與靈感來源!
留言版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