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艷立用長年旅居美國的生活經驗,作品的創作手法多樣性,形式包含從平面到空間裝置,更加使她對於身處異鄉中再一次對於祭祀文化中人性與生命纖細的心理層面部分有新的詮釋,引發她於台中黑白切藝廊的空間裝置藝術創作 人生心事軌跡的容器 。這次的展出,是她對於祭拜行為提出不同的觀點。讓參觀者在觀賞之餘,同時產生共鳴。
寺廟中,炷香餘煙與紅色燭火的包圍裡,金色高貴莊嚴的神明們俯視這我們 “人”,聽著我們無盡的祈求與疑問,以一對對的聖筊來為我們 “人”指點迷津; 而這些是否為我們 “人”無意識中對自身治癒的一種行為方式呢? 那些燒盡了的香灰,伴隨著這我們 “人”的呢喃聲,是否也隱喻了一個將這些喃喃的心事細語儲存下來的容器?
林艷立選擇回歸於祭祀儀式中特有祈願的行為,以隱喻的手法表現“人”在對於生命中的不確定性時,將自身的疑問寄托於宗教,那種乞求希望能獲得答案的心情,以傳統香灰、金紙等作為創作媒材,用空間裝置的手法,表現出她對人對於祭祀的崇敬與依靠的獨特心理。
▇ 活動日期:2011/3/15~2011/4/8
▇ 活動地點:台中第二市場 黑白切藝文空間(台中市三民路二段第二市場311號)
寺廟中,炷香餘煙與紅色燭火的包圍裡,金色高貴莊嚴的神明們俯視這我們 “人”,聽著我們無盡的祈求與疑問,以一對對的聖筊來為我們 “人”指點迷津; 而這些是否為我們 “人”無意識中對自身治癒的一種行為方式呢? 那些燒盡了的香灰,伴隨著這我們 “人”的呢喃聲,是否也隱喻了一個將這些喃喃的心事細語儲存下來的容器?
林艷立選擇回歸於祭祀儀式中特有祈願的行為,以隱喻的手法表現“人”在對於生命中的不確定性時,將自身的疑問寄托於宗教,那種乞求希望能獲得答案的心情,以傳統香灰、金紙等作為創作媒材,用空間裝置的手法,表現出她對人對於祭祀的崇敬與依靠的獨特心理。
▇ 活動日期:2011/3/15~2011/4/8
▇ 活動地點:台中第二市場 黑白切藝文空間(台中市三民路二段第二市場311號)
留言版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