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Intro

面對人口結構老化,看見社區部落自助互助的必要

十幾年前,在台灣談「人口老化」的議題,還得不到太多的共鳴!十幾年後,「高齡少子」的相關議題,已成台灣社會的顯學!

在婦女生育率嚴重下降、就業率持續上升的今日台灣社會,「親人長期照顧」已非一般家庭有能力承擔的責任。十幾年前,在「台灣錢淹腳踝」還當道的年代,興建長照機構來解決「親人長期照顧」的問題,是當時的主流思想;但我從西方先進社會的經驗與文獻得知,發展居家和社區的照顧模式才是正途。因為「遠親不如近鄰」,在社會人力、物力、財力均不足以滿足社會長照的大量需求時,興起台灣古早農業社會「割稻子互相幫忙」,鄰里換工、彼此互助之文化風氣,以社區居民守望相助的方式,來減輕照顧者家庭的負擔,應該是值得努力促成的公共政策。

 社區營造-「五老五寶」

「五老」是在政府剛開始推動長期照護政策時,與負責執行政策推動的衛生署保健處第五科科長陳心耕在交換意見時,聽她提到的。在籌備老五老基金會成立的過程中,就與幾位發起人凝聚共識,提出基金會成立的二大願景:促成國人(一)越老活得越好。(二)社區可以提供溫馨互助的網絡。具體做法就是要營造實踐「五老」的支持性環境;且與鄧相揚兄決定將基金會起名為「老五老」,而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老吾老』」,一方面在凸顯「五老」,同時將「口」字去掉,也在強調要越老活得越好及社區可以提供溫馨互助網絡的願景美夢成真,不可「光說不練」,必須「身體力行」!

因而基金會提出了「五老生活實踐哲學」和「五老五寶平安健康社區」營造方法。基金會就由促成社區營造「五老」的核心內涵開始老五老社會工作,希望人人均能擁有「老身稱心、老伴窩心、老友歡心、老本放心、老居安心等五個寶」!

人助互助推動

老五老十五周年慶

「今天我用心照顧社區的老人,有一天我需要人照顧時,同樣會得到社區志工溫馨的照顧,且不是對價關係,即我服務幾小時,就只能得到相同時數的服務。」這是當初推動「人助互助」,希望興起台灣古早農業社會「割稻子互相幫忙」,鄰里換工、彼此互助之文化風氣,以社區居民守望相助的方式,來減輕照顧者家庭負擔的初衷。

在提出夢想成真必須具備的條件,及其必須克服的難題之前,需要先決定一個前提,就是照顧的對象,及照顧的內涵。由於推動「人力時間銀行」的初衷,是希望在台灣社會面臨缺錢(國家財政狀況不佳)、缺人(家庭缺乏照顧人力)的情況下,失依、失能及失智且行動失能的老人能繼續住在家中得到生活上的照顧。因此社區中的老人是照顧的對象,目前照顧服務是人助互助的主要內涵,因此老五老基金會持續推動專業服務,並透過社會倡導喚起社會大眾重視老人議題,著眼「活躍老化」、「世代共融」與「友善環境推動」,期待與社會大眾一起越老、活得越好。

舉辦活動Event

主辦單位Info

財團法人老五老基金會

財團法人老五老基金會

單位網站: http://www.ofo.org.tw

聯絡電話:(04)  22463927  # 17

行動電話: 0918-531702

傳真: (04)  22463947

地址: 松山街7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