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Intro

[歷史沿革]  
  1953年「社會教育法」公佈後,臺灣省政府為加強推行社會教育,即在北、中、南、東4個地區積極籌備設置省立社會教育館。本館(新竹社會教育館)於1953年5月21日成立籌備委員會,並於1955年4月30日正式開館,原隸屬於臺灣省政府教育廳。臺灣省政府於1997年5月15日成立文化處,本館與其他九所省立社教機構改隸之。1999年7月臺灣省政府組織精簡,本館旋改隸教育部。
  行政院為利圖書館、博物館指揮體系之整合及提升相關資源統籌運用成效,於2007年規劃將4所社會教育館移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以下簡稱文建會)主管。文建會於2008年3月4日發布「國立生活美學館組織準則」、「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辦事細則」及「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編制表」, 3月6日正式成立「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為四級機構,第一任館長為蘇解得先生,現任(第二任)館長為莊三修先生。本館自此擔負起推廣社區生活美學、社區營造、社區文化、特色產業及社區藝術展演等重責大任。
 
2012年行政院組織改造, 5月20日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改制為文化部,本館隸屬國立臺灣美術館,為四級機構。本館業務為推廣北臺灣九縣市之生活美學、文化藝術展演、文化創意產業及社區營造等。

***
[願景與理念]
推動「臺灣生活美學」,實踐「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
  在國人生活周遭充滿了文化之美,但是我們卻常常習焉未察,未能從心靈去體會並進而認同臺灣文化之美。因此,推廣「生活美學」的目的即在促成「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實踐。
  本館期從國人的居家用品、民俗節慶、飲食習慣、環境美學等各個面向中萃取臺灣優質的文化元素,再將優質的文化元素推廣至國人的食、衣、住、行,讓每個人都「樂活」於有美感有品味的生活中,體驗生命的高峰價值。
 
以「品味」、「品質」、「品牌」建構臺灣文化的「心靈故鄉」
本館的經營主軸有三:
一、發掘過去生活的「品味」:以更深度的視角,發掘固有文化的魅力,從俗民生活中萃取出代表臺灣的顏色、線條、空間,提煉出特有的文化元素,建構以臺灣文化為主體的生活美學觀。
二、提升現在生活的「品質」:強化生活美學論述,輔導地方整合具象物質與抽象精神的一切資源,引發民眾省思生活美學,建構優質的文化環境,促進文化經濟發展,提升地方生活品質。
三、創造未來生活的「品牌」:凝塑國人優質生活美學觀的共識,並藉由社區營造機制提升全民的美學概念與素養,建立臺灣特有的美學生活及價值,實現「文化立國、幸福臺灣」之理想。
我們期望藉由「三品生活」的努力,增進國民感受具有臺灣文化元素之美感經驗的機會,並加以推廣於常民生活之中以深化全民的文化公民意識,更進一步彰顯及提昇臺灣文化質能,建構以臺灣文化為主體性的「心靈故鄉」,讓全球的臺灣人身心靈得所安頓,並促使臺灣文化在國際舞台上展露鋒芒,創造一個新的「人文臺灣」。

舉辦活動Event

主辦單位Info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單位網站: http://www.nhclac.gov.tw

聯絡電話:(03)  5263176

地址: 新竹市武昌街1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