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ippe Put viaphotopin cc

三種日本拉麵的起源故事,你相信(喜歡)哪一個?

來自街頭――日本工人與中國麵
Street Life: Chinese Noodles for Japanese Workers

拉麵究竟是在一六六五年、一八八四年,或是一九一○年傳入日本的呢?其前身究竟是叫做五辛麵、南京麵,還是支那麵呢?不一樣的答案背後有著不一樣的源起,而且每個故事的歷史軌跡中都有著各自表述的面貌。這道料理的種種起源之間並非互斥的關係,也擁有各自溯古追今的獨特方式。然而,這些故事所呈現的顯然是各自表述下的對照,而非一連串在基礎上互不相容的事實。

我之所以要在此強調這個觀點的原因在於──猶如一切關於源起的討論那樣,所有繞著拉麵源起的爭論也面臨追溯任何飲食習慣之確切源起的困境──開放式的調查根本無從定論。以下講述最有名的三種日本拉麵起源故事,分別來自不同的作者與機構。

首先介紹最具天馬行空的源起故事,也就是由知名料理歷史學者小菅桂子於一九八七年所提倡的拉麵史研究成果。這個版本的拉麵故事將回溯到一六六○年代(江戶時代),並且直指當時知名的傳奇藩主──德川光圀,也就是民間故事中的水戶黃門,地位僅次於將軍。相傳德川光圀便是日本第一位吃到拉麵的人。

 

拉麵起源故事之一:德川光圀與中國策士朱舜水

德川光圀在日本之所以被視作一位相當受歡迎的歷史人物,得要歸功於長壽時代劇《水戶黃門》的宣傳。該劇講述他微服出巡民間與扶弱濟貧的故事,每一集德川都會遭遇不一樣的惡徒,而他總會在緊要關頭拿出他的印籠(雕花的漆木小盒子)──上面印著德川家的家紋,代表他正是水戶藩的大名。正當劇情高潮迭起時,德川光圀的護衛格之進就會大聲斥喝「退下」,以「沒看見這道家紋嗎?」這句台詞來彰顯秩序並重申正義,接下來那些宵小惡徒就會立刻跪地求饒。

根據德川光圀於一六六五年七月間的活動記載顯示,當時已經有明朝的中國流亡者定居在水戶藩,而德川光圀的中國策士朱舜水正是提供德川光圀料理中式湯麵方式之人,相傳就是今日拉麵的前身。

Author Info

一種可戰可耕的組織,一種融入與開放的ID,一種在地同時放眼外部的文化,而圖書只是載體。

活動推薦

─ Recommended Ev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