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外交部關切、施壓的「台灣國」護照貼紙、「今天拆大埔、明天拆政府」強而有力的黑色標語襯著鮮橙色三角錐的社運icon、中區反核大遊行推動,皆出自設計師老丹(陳致豪)之手。他用一己之長向台灣人展現:設計可以為弱勢貢獻、協助社會異議發聲;而他在台中開設的「默契咖啡」宛如一處充滿社運氣息的藝文基地,除了原有的咖啡輕食,也把諸多社運文宣品「放好放滿」,讓有志一同的人在此相遇。他說:「我開咖啡店就是用右派的方式做些偏左的事情吸引人。」
因為參與2010年一場保留老屋的運動,自此老丹從藝文掛涉入社運掛,傾注心思在更多社會議題上,包括反核、318學運、台中全面罷免等。從早期做企業識別接案的經驗,老丹慣於將視覺語言精煉化,線條簡單俐落和幾何塊面的風格,持續延伸至近年的社運設計作品;他對社運事務的嫻熟,也跟創業開店和接案會涉及的預算規劃、公關品牌操作等經驗有關。
大埔事件發生後,無法立即北上聲援的他,當下靈光閃現,想到設計一張便於在Facebook上流傳的平面圖像以發洩憤怒情緒,沒想到意外獲得廣大迴響,這給了他很大的鼓舞。他發現藝術原來可以介入社會:「我會的就是設計,這是一個人就能做的事情。」
「設計對我來說其實跟搞運動一樣,都是讓台灣社會、制度面更好。」老丹認為,平面設計應介入運動,因為美的東西才有辦法吸引大眾目光,開始讓別人注意到該社會議題。由此,平面設計師也要多「擔待」,讓社會運動的「勢」能更高漲。社運中的設計,沒有時間讓創作者慢慢磨,事件發展的高低點和輿論往往瞬息就會起大變化,作品隨時就得上場,因此設計師平常就要分門別類整理好資料庫,需要時就能立即調出相關圖片素材拼貼組合;就連印刷廠也要找能配合急件生產者,否則民氣一過便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