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文章 下一文章

[人生] 你關心的是孩子,還是內心的「理想孩子」?

[複製網址]
1
父母都自認很關心孩子,為什麼親子溝通卻淪為無效?《被討厭的勇氣》作者從心理學家阿德勒觀點分析:請先自問,是否有真正了解眼前的孩子,還是從自己的期待來看孩子呢?我們都希望被接納與看見,孩子又何嘗不是呢智能廁板

如果孩子目前很認真念書,成績也很好,身為父母,應該就能在一旁安心看著他用功的模樣。但是當孩子因考試成績不如預期而感到沮喪,或是質疑自己為什麼要念書時,父母該如何應對才好?事實上,只要知道如何回應孩子的疑惑,就能讓孩子在內心不產生動搖的情況下順利解決滅蟲方法

阿德勒為自己創立的心理學命名為「個體心理學」。個體心理學中所說的「個體」雖然有幾種意義,但阿德勒並非以泛稱的「人類」為對象,而是希望以其他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的單獨「個體」為考察對象增長睫毛

從這層意義來說,父母只了解「一般的孩子」是不夠的,還必須了解眼前這個每天都在接觸的孩子、知道該如何與他應對才行。

由於父母理所當然比我還清楚孩子的事,所以在和那些因孩子的問題而來尋求諮商的父母談話過程中,我雖會以基本原則來判斷,不過也會注意不讓內容流於一般論;但是??

父母所見的,真的是眼前「這個」孩子嗎?

事實上,父母眼中所見的往往是「理想中的孩子」。如果孩子可以如理想中順從,完全不頂撞父母所說的任何話,再加上成績也很好,父母應該會滿意得不得了吧?

然而現實中,不如(父母)意的孩子還是占多數。

「這孩子如果再多努力一點,就能拿到更好的成績吧?」當父母這樣看著孩子的時候,是以理想中的模樣去看待,而不是看著現實中那個任何人都無法代替的孩子。

收藏收藏 推 噓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文 登錄 | 註冊

本版透可值規則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