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起迄日期:2010/04/15 - 2010/06/03 ‧週四,晚上7:00~9:00
▇ 地點:洪建全基金會‧敏隆講堂(北市羅斯福路2段9號12樓)
▇ 課程簡介:
1970年代鄉土文學運動曾經掀起文學思潮的波瀾。漫漫三十年後,這個運動的成就與衝擊,似乎可以得到更為清楚的觀察。「鄉土」之能夠成為議題,誠然是非常時期的非常現象。如果沒有釣魚台事件、退出聯合國,以及一連串的斷交事件發生,知識分子也許不會產生高度的危機感。在焦慮情緒的刺激下,台灣的歷史命運終於提到文學追求的日程表上。鄉土文學運動與黨外民主運動,桴鼓相應地促成本土意識的誕生。前行代本地作家與戰後世代作家,都選擇以寫實小說的形式,專注地描摹台灣在地的情感與思維。鄉土小說在進入一九八○年代後開始式微,縱然本土意識不斷持續高漲。必須跨越世紀之後,E世代作家又重新營造另一種形式的鄉土小說;這股風潮,到現在仍然還在蓬勃發展。舊鄉土與新鄉土之間究竟存在何種差異,正是本課程開設的旨意所在。
▇ 課程大綱:
4/15 第一週 來自宜蘭的寫手:黃春明
4/22 第二週 花蓮小鎮的詮釋者:王禎和
4/29 第三週 為台灣歷史造像:李喬
5/06 第四週 城鄉變動的觀察者:鄭清文
5/13 第五週 從台北回望雲林的女性作家:季季
5/20 第六週 農村生活的現代透視:宋澤萊
5/27 第七週 新世代的新鄉土旗手:甘耀明
6/03 第八週 高雄記憶的新構圖:王聰威
留言版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