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5/5(日)14:00-16:30
活動|成為隱喻:現地雕塑工作坊
講者|Kaspar Bonnén、黃韶瑩
–––––––––––––––––––––––––––––––––––––
邀請參加者帶著一個符合限定尺寸的物件,這個物件是可以代表自己或某種空間的物件,在操作過程中,試圖讓物件與個體的關係變得更緊密與融合,並且在工作坊結束的時候,一起與Bonnén的畫作共同展示在朋丁的二樓,展期後可領回。
–––––––––––––––––––––––––––––––––––––
物件需求:長寬高每邊不超過40cm,此物件必須是可以被其他材質覆蓋的物件。
–––––––––––––––––––––––––––––––––––––
人數|上限20人
材料|超輕土(可現場以顏料揉色)、油土(黑色)、白膠
費用|650元 (含材料費,現場提供自助茶飲)
地點|朋丁 pon ding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一段53巷6號
報名|http://bit.ly/2Uj2OIE
–––––––––––––––––––––––––––––––––––––
** 報名請在備註欄裡註明黏土選項:超輕土、油土(此款無法乾燥)。
** 參加者無需任何雕塑經驗,若對物件的選擇有些疑問,可以先來信至hello@pon-ding.com或FB私訊詢問
–––––––––––––––––––––––––––––––––––––
研究丹麥藝術家KasparBonnén的創作脈絡,可發現關於「搜集」的概念頻繁出現,他透過寫詩,繪畫,空間,現成物,複合媒材等方式,進行意象堆疊。
作為動作或行為,蒐集宛如一篇無特定章法的個人誌拾遺;人選擇物件,同時也受物件宰制;物件因為人的情感或認知而停留,去除特定的時空或象限規範,原有的收納量體特性往往逐步向後退卻,空間因而擴張或充滿形變,個體的存在和意志遺留其上,每掀開一道皺摺,就穿越了一處光景。
慣以現成物作為雕塑創作媒材的台灣藝術家黃韶瑩如此回應:「對我而言,觀察生活周遭的物件是很有趣的事情,物件的表面姿態讓我們想像他者的生活周圍空間,或聯想到自己。」
物件本身是視覺可見的,然而有意思的是,物件的本質卻會輕易地因為想像,生活經驗與當下狀態的不同,而延伸出新的感知經驗;因為物件的蒐集與累積,人和空間產生了新的關係;個體,物件,空間,我們如何察覺其中的緊密?
在Bonnén的畫作當中,觀者所見的並非只是二維的單一視野,而是各種角度的聚合體,在繁複和留白當中,產生新的空間意義,好像一幅永遠看不完的畫。此次工作坊裡,Bonnén將親身與大家分享自身的創作過程,接著將由黃韶瑩帶領參加者,以物件的方式回應Bonnén的創作,透過雕塑性的手法堆疊,為物件產生新的立體肌理,完成一件現地物件雕塑。
透過物件的選擇,帶領人們進入回想的過程:可能是個體的某種情感投射,也可能引起其他個體的共感;當我們主動置入自身對物件的想像,不管是脫離物件的本質,或讓物件離開原本的位置,都為物件製造了機會,出現各種可能性的隱喻。透過此次工作坊,希望為Bonnén的創作思路打開一個新的理解方式,同時也藉由實地操作,讓參與者發覺自我對物件,空間的感知的可能。
Kaspar Bonnén 個人網站
https://www.kasparbonnen.dk/
黃韶瑩 個人網站
https://shao-ying.tumblr.com/
Nunu Fine Art
http://www.nunufineart.com/
–––––––––––––––––––––––––––––––––––––
本工作坊為 卡斯帕爾·波恩個展:找一個休息的地方 Kaspar Bonnén: Looking For A Place To Sleep 延伸活動,為路由藝術與朋丁合作舉辦。
另有5月4日 空間詩學:詩歌工作坊
詳情請見: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76520803302314/
報名連結:https://is.gd/QJ7W3W
留言版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