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藝術家Jean SCUDERI司強將於4月13日至5月19日於高雄on the road影像空間展出「#VICARIOUSpeople」。
展覽利用攝影作品與投影的結合,來探索一個共同的主題:形象、社會與身份。將名人的影像投影在模特兒臉上,來談論這些名人對大眾的影響性。作品結合了人臉、攝影與投影,藉由思考個人外表形象與其他人的關係,以及個人形象的抽象型態與偏見,透過法國藝術家的眼睛,為觀眾帶來一個意想不到的圖像世界,展期從4月13日至5月19日。
本來面目
司強(Jean Scuderi)作品"Vicarious People",宛如藝術話頭禪,值得一看再「看」。
乍看是技術有待改進的名人大頭貼,再仔細定睛一看,會發現是名人的臉,投影在一個無名氏臉上。看似惡趣味的當代藝術,卻探索勞富哲理而亙古常存的秘密 : 我是誰?
從曼德拉、愛因斯坦、到瑪丹娜,當看到這些當代名人們時,我們腦中是否近乎直覺似的連結,名人們代表的文化象徵?曼德拉代表和平 ,瑪丹娜就是性解放的代言人,而希特勒自然是十惡不赦的邪惡,但司強卻在影像旁節錄名言,一字一句打臉我們的自作聰明。
司強安排的語錄,一再質疑非黑即白的二元價值觀。黑白分明的標籤很方便,但我們時常得面對,現實人生的灰色模糊地帶。而當我們簡化名人成為其象徵的文化符號時,是否多少也投射我們的價值觀在他們臉上?當我們看到名人們的功成名就時,是否也多少映照自己對名利的渴望呢?
在這個講求效率速度的世界,我們也養成習慣向外看,追求他人肯定和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成功,當我們活在別人的眼光中,不知不覺擠壓了自己生命其他的可能。
司強透過他的作品,邀請我們慢下來看看自己。從外看,以假亂真的圖片影像,到向內看,自己的心。就宛如啟發司強這系列作品的哲學家尼采所說的,在這個浩瀚宇宙中,我們唯一能改善的星球,是我們自己。
(文/范云瑄)
司強作品在「2012年香港亞洲藝術當代展」、「2014及2017首爾French Code」及「2014曼谷CHOMP」發表過,「模擬的身份」(Vicarious people)從2015年開始創作,從未在南台灣發表過,Jean SCUDERI將第一次在高雄發表作品,並舉辦一場開幕工作坊,民眾可以參與藝術家的創作,甚至可以成為藝術家的創作主題,讓整個展期精彩萬分!
留言版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