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身再重構
小島藝廊 影像創作展 Citytalk城市通
居伊・德波於1960年代提出了景觀社會的概念,也領導了國際情境主義的發展。景觀社會所傳達的是指由於大眾傳媒的興起,所有的生活都把自己表現為景觀的無限累積,也從原來的商品社會轉向成為了景觀社會。而景觀狹隘的來說,可以是一切的影像(廣告、電視、電影⋯等);廣義的來看,則是肉眼所及的一切(城市、街道、建築⋯⋯等),而圍繞在這些媒介之後則是靠著資本的運作,主要傳播途徑是靠著人/人、人/地方的關係連結,社會也是靠著這樣的關係被組構起來。小島藝廊 影像創作展 Citytalk城市通
若是推到更前面一點,則是在討論社會如何被『重構』的問題。統治階層靠著資本與統治技藝以形塑社會的景觀與歷史,屬於一種根深蒂固的建制,活在建制之下的人則因為某種安撫政策,或是透過消費、休閒娛樂等文化設施,削弱了其探究真實的動能。小島藝廊 影像創作展 Citytalk城市通
本次展覽《化身再重構》,是作為另外一個觀點出發,由參展藝術家作為個體,以影像為媒介,去重新組織他們體會到或認知到的世界,亦是相對於統治階層所重構的意識形態,透過觀看,影像在此將具備異質的特性,它的產出與功能,也並非只是單向的與庸俗的批判,是期待觀者透過這批影像重新去思考關於生活周遭的景觀是如何被建制出來的。小島藝廊 影像創作展 Citytalk城市通
除上述以外,本次展覽也提出了一個『化身』的概念。化身,在各宗教中,通常指神或精靈等超自然力量,通過某種方式,以人類或動物的形態,實體化出現在人類世界之中。在宗教文獻中,神明由天堂來到人間,通常以化身方式出現,他的本體仍然在天堂或靈界,出現在人間的形象並非本體,而是本體的投射或變化。小島藝廊 影像創作展 Citytalk城市通
回應到當代藝術的社會性實踐層面,創作者得清楚知道自身處在何種位置,化身指的是生活場域與實踐場域的交疊與過度時,主體之自我關懷如何擴張與投射在相關的議題上,創作者們該以何種姿態在場域與場域之間行走,是以「自我關懷的擴張」為方法,自我關懷在此有其正面積極之意義,但並非只是創作者的呢喃,其所牽涉的範圍屬於更為日常的反思,並透過創作與社會溝通與調節,其最終依然是回到了:藝術家、對象、社會、觀者的互為主體模式。一方面回應了台灣當代藝術現況總是急欲處理龐大的歷史團塊,而忽略了日常風景中的怪異;另一方面亦是對藝術家如何從自我關懷開始,提出一被粉飾得完全的社會景觀之反思。
小島藝廊 影像創作展 Citytalk城市通
[ 開幕茶會&藝術家與談 ]
1/9開幕茶會1400-1600
與創作者對談講座 小島藝廊 影像創作展 Citytalk城市通
1/23(六) -14:00~15:00蔡濟安「浮洲/小島」
1/30(六) -14:00~15:00林喬俐「屠宰場」
1/31(日) -14:00~15:00蔡書帆「夜半吟遊者」
2/06(六) -14:00~15:00李承曄「水管Friend and Me」
2/13 (六)-14:00~15:00劉亭伶「我的奶奶」
小島藝廊 影像創作展 Citytalk城市通
▲ 主辦單位保留活動更改與異動之權利,活動內容依主辦單位更新為準。
▲ 更多訊息待公佈,城市通小編持續為您追蹤、更新!
圖文來源:化身再重構
將本活動加入提醒,可選擇FB或google提醒喔!
Citytalk城市通提醒最懂生活的咖!
留言版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