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享譽國際的鋼琴家曾說:「我們很可能傾盡一生去尋找那塊點金石,結果發現處方原來相反,藝術的奧秘不只是把元素化為金,同時涵蓋了讓金返回元素的相對歷程。」歷經三十餘載藝術殿堂的朝聖之旅後,我愈發能琢磨出這一番話的奧義。創作是我生命的地平線,藉由創作,我探索遠方,企圖點石成金,其間深深體會到「近山遠山都有情,畫裡畫外皆人生」。
感性爆炸的青壯年期,終於只留下令人詠嘆的背影。逐漸的,生命的視野在蛻變,歷史取代了詩,在記憶的長廊裡,我看見一個鮮明的背影從過去的微光中走了過來,他就是李仲生老師。李老師是我在青年時代所遭遇的第一個卓絕的藝術家,他的成就與影響於今已有定評,然而,在當時那個大流離的時代裡,大師是寂寞的,蝸居在簡陋的教職員宿舍裡,做一個默默耕耘的美術老師。青年的我初次見到的大師是一個寡言而精瘦的男子,兩腳插在紙堆裡作畫,屋內光線幽暗,我震驚於一個大師級藝術家的創作環境如此窘迫艱困。我分配的宿舍房間就在大師樓下,幾次驚異的發現,大師經常徹夜不寐,枯坐於開向樓梯的房門口,為自己守夜。是白色恐怖造成的陰霾吧!使一個勇於離鄉背井、飄洋過海的藝術家,在異鄉無法覓得一夜的安眠。
一九八四那一年,大師溘然長逝,成為時代的未歸人,享年七十三。宿舍已經老舊,教職員陸續搬遷一空。九二一震災後,我協同校方善後人員運用機具撬開了房門。大師的居所殘破不堪,我動手逐一清理。然而,宇宙間的物質無一不是必朽的存在,感傷之餘,我萌生將之藝術化的念頭。於是,一雙舊鞋、泥濘的西裝、有補丁的蚊帳,乃至於畫作上偶然路過的蟑螂…,一一成為我創作的素材。我大膽的自由揮灑,開啟了「返金為元素」的旅程。在創作的過程中,我沈澱了歷史的感喟,捕捉到一股新生的快感,完全解放了自己。
「留與他年說夢痕,一瓦一木耐溫存」。在此借用前人的詩句,稍易一字,聊以詮釋我與大師之間的因緣,也算是為這些年來傾心投入的一系列創作留下幾筆心跡吧!
▇ 活動日期:100年6月14日~6月29日
▇ 活動時間:9:00~18:00
▇ 活動地點:彰化藝術館
感性爆炸的青壯年期,終於只留下令人詠嘆的背影。逐漸的,生命的視野在蛻變,歷史取代了詩,在記憶的長廊裡,我看見一個鮮明的背影從過去的微光中走了過來,他就是李仲生老師。李老師是我在青年時代所遭遇的第一個卓絕的藝術家,他的成就與影響於今已有定評,然而,在當時那個大流離的時代裡,大師是寂寞的,蝸居在簡陋的教職員宿舍裡,做一個默默耕耘的美術老師。青年的我初次見到的大師是一個寡言而精瘦的男子,兩腳插在紙堆裡作畫,屋內光線幽暗,我震驚於一個大師級藝術家的創作環境如此窘迫艱困。我分配的宿舍房間就在大師樓下,幾次驚異的發現,大師經常徹夜不寐,枯坐於開向樓梯的房門口,為自己守夜。是白色恐怖造成的陰霾吧!使一個勇於離鄉背井、飄洋過海的藝術家,在異鄉無法覓得一夜的安眠。
一九八四那一年,大師溘然長逝,成為時代的未歸人,享年七十三。宿舍已經老舊,教職員陸續搬遷一空。九二一震災後,我協同校方善後人員運用機具撬開了房門。大師的居所殘破不堪,我動手逐一清理。然而,宇宙間的物質無一不是必朽的存在,感傷之餘,我萌生將之藝術化的念頭。於是,一雙舊鞋、泥濘的西裝、有補丁的蚊帳,乃至於畫作上偶然路過的蟑螂…,一一成為我創作的素材。我大膽的自由揮灑,開啟了「返金為元素」的旅程。在創作的過程中,我沈澱了歷史的感喟,捕捉到一股新生的快感,完全解放了自己。
「留與他年說夢痕,一瓦一木耐溫存」。在此借用前人的詩句,稍易一字,聊以詮釋我與大師之間的因緣,也算是為這些年來傾心投入的一系列創作留下幾筆心跡吧!
▇ 活動日期:100年6月14日~6月29日
▇ 活動時間:9:00~18:00
▇ 活動地點:彰化藝術館
留言版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