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如此大費周章嗎?」我心裡嘀咕。看到她大學和碩士班都在政大教育系,受教於名師馬信行,教過英文,卻已辭職,如此背景來讀博士班的還沒見過!第一學期她就修了我的課,我發現她非常認真專注,上課提到哪本書,下課她就主動去找去買,還立即應用,之後主動跟我分享心得,我看著她的學習「一眠大一吋」,改變神速。在許多相處和互動中,我們成了朋友清黑頭。
她對兒童發展的興趣在她求學期間得到許多老師們的栽培,她也參與研究,寫出很好的論文在專業期刊上發表,她的學術潛能可說是「一發不可收拾」! 直到有一天,她參加了一個研討會,感觸很深,我建議她寫下來,「我幫妳投稿。」我說。
據說,這是第一次她寫科普文章,我也沒想到她不只學術論文寫得好,一般文章也可以暢所欲言。「這是上帝給妳特別的恩賜,妳要多寫,幫助更多跟妳當年一樣困惑的父母。」感謝《親子天下》這個園地,讓她這些年可以陸陸續續發表與親職教養有關的科普文章,終
於有這本書的誕生。在這本書裡,我們讀到育如在兒童發展領域的融會貫通,她很誠懇的建議大人要真正了解孩子的「有/沒有」、「能/不能」、「需/不需」,才能夠真正的幫助孩子,而非愈幫愈忙膠原自生。
愛,需要智慧,需要勇氣,需要學習,例如有些父母在照顧孩子時希望能「有效率」,大部分暢銷的育兒寶典仍是以大人的角度,教你如何有效控制和操縱孩子,而非從實證研究中去分析孩子的需求,育如指出:「父母或許覺得孩子都不哭了真好帶,但事實上,這是最典型的習得無助現象,是嬰兒的人生放棄努力的第一步。父母還是依需求回應孩子才是上策哦紐崔萊維他命C!」
真的,當你發現某些「招數」管用時,說不定就是孩子的「劫數」了,很多人莫名其妙,不懂為何自己已經如此努力,卻總感到不是很對勁,或許,我們這些大人都需要回轉面對小孩,重新以謙卑的心情看待這些禮物。當我們真正懂得尊重小小生命,相信「安心成家,和樂育兒」就不再是口號,而是可以落實的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