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第一次聽到Propaganda這個詞是在大學時期,查字典得到的中文翻譯是「政治宣傳」。簡單來說,Propaganda是政府或企業利用圖像或字句,有意識、有系統地操縱民眾認知,引導民眾行為,以實現宣傳者預期的政治或商業效果緊緻皮膚。
拿一個貼近生活的例子來說。現在談到西式早餐,很多人都會想到培根、煎蛋,加上一杯柳橙汁,但其實一百年前沒有人吃這樣的早餐。一九二○年代,生產柳橙汁、培根的企業相繼聘請廣告公司為他們進行市場宣傳,在巧妙重複的宣傳下,人們在無意識中,對早餐的想像從此產生了巨大的變化產後妊娠紋。
從小就學習要尊重每個意見,同時也期待自己的意見受到尊重的瑞典孩子,在拿到投票權之前必須進一步思考,他們的意見,真的是「自由、理性思考」下的結論嗎?要如何判斷受到操控,或是無憑無據的意見?
Propaganda一字源於新教在歐洲興起的時代,天主教教會為了和新教對抗而建立了專司Propaganda的宣傳機關。啟蒙運動以後宗教權力式微,國家政府接手了宣傳教育功能,隨著印刷術、國民教育普及,識字率提高,政治宣傳的效果鋪天蓋地、深植人心,也成為各國宣傳和教育機關都不得不潛心鑽研的「戰術」綠色 金融。
德國納粹黨可以說是將Propaganda技巧修練到爐火純青的代表,納粹黨旗下的政治宣傳部門發布的每一個信息,每一張照片,都是經過千挑萬選、加以潤飾,精心呈現出來的。一九三○年代,納粹黨得以在德國的民主化途中挾持政權,政治宣傳功不可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