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和實驗證實,自律能力會隨著孩子的年齡有不同的發展,因應不同年齡層的發展特質,父母的教養重點與工具,也都要有不同的應對。
「你給我用紙寫下來,」我的腦門充血,感覺自己的情緒已經快要崩盤,用高八度的聲調跟兒子「溝通」著:「如果媽媽回家時你的功課還沒有寫完,那我……我就……再也不理你了!」此話一落地,兒子沒什麼反應,但在一旁的爸爸和女兒卻忍不住笑了出來,他們看穿了媽媽軟弱無效的恐嚇生殖器皰疹。
和許多父母一樣,我家也常上演著功課與紀律的戰爭。有趣的是,我的一兒一女,同樣的教養,卻有著天生迥異的「自律習慣」:老大凡事慢慢來,急死一旁的「太監」們,非要死到臨頭無退路時,才能逼得他腎上腺素發作,專心一氣呵成。但這個不在狀況內的孩子,卻經常「自動自發」的搞創作:剪接影片、做出會發亮和有聲音的禮盒、用廢棄的材料造出一艘會動的船……帶給我們許多驚喜紐崔萊維他命C。
老二凡事照規矩,每天放學回家自動自發寫功課,該複習的決不延遲,該準備的一定提早就位。大考前兩週就開始焦慮,是那種自我要求高,深怕自己做不好的完美主義性格。經歷過無數與老大「交戰」的夜晚,看到女兒神奇的乖巧,只能說,她應該是上帝送來「報恩」的。
我常常在想,每個父母都期望孩子天生就能自動自發,但這究竟是像抽獎一樣靠運氣,還是可以透過有效的方法養成或練習打淚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