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說過: “在一個奢華浪費的年代,人類真正需要的東西是非常之微少的。” 人這一生,真正需要的東西很少,但追求的往往很多,身心必然深受其擾。 人生最難做到的,是告別複雜,回歸簡單,找到內心真正渴求的東西。 層次越高的人,越簡單,越懂得戒掉多餘欲望,追求簡單的生活品質和精神世界。 人生在世,唯有戒,才有得。 01 所謂斷舍離,找回自己的舒適 斷,斬斷物欲,不盲目購買不需要的東西。 舍,捨棄廢物,清理掉多餘沒用的東西。 離,脫離執念,脫離對物品的迷戀,清楚內心真正的需求。 我媽就很喜歡囤塑膠袋。我家的各個角落都囤了各種的塑膠袋,有那種超市購物拿回來購物袋、食品袋,或者買衣服送的那種紙質的袋子。 她就會覺得把這些袋子直接扔了非常可惜,因為它們都是有利用價值的,它們到時候可以用來當做垃圾袋或者拿來裝東西等等。 後來我就發現我家的袋子持續地在增多,也就是說囤積的袋子比用掉的袋子多得多。 其實給生活做減法,不為物品所累,為自己創造更加舒適的生活狀態。 扔東西並不是重點,通過清理物品、打理家居環境,更加走心地瞭解自己當下真正適合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這是一個與內心逐漸親近的過程。 高階的斷舍離,從清理內心的需求開始,無論是物品還是人際關係,它關注的是當下,而不是過去與未來。 02 戒掉名利,方得從容自如 《道德經》有雲: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世人追求名利,哪怕犧牲自己的身體;追求財物,而不顧健康;為了想要的東西,幾乎瘋狂。 老子認為,這是一種病態。 年輕時,為了追逐金錢、名利,心力交瘁; 半生已過,才明白,名利雖好,取捨有度。 陳世美家境貧寒與妻子秦香蓮恩愛和諧,十年苦讀陳世美進京趕考,中狀元後被仁宗招為駙馬。 秦香蓮久無陳世美音訊,攜子上京尋夫,但陳世美不肯與其相認,並派韓琪半夜追殺。 韓琪不忍下手只好自盡以求義,秦香蓮反被誤為兇手入獄。在陳世美的授意下,秦香蓮被發配邊疆,半途中官差奉命殺她,幸為展昭所救。 包拯欲治陳世美之罪卻苦無實證。陳世美假意接秦香蓮回駙馬府,又以二子逼迫秦香蓮在休書上蓋印。 展昭至陳世美家鄉尋得人證祺家夫婦,半途上祺大娘死於殺手刀下,包拯找得人證物證,欲定駙馬之罪,公主與太后皆趕至阻擋,但包拯終不讓步將陳世美送上龍頭鍘。 如何“不貪名利”? 戒除貪心,不圖名利; 戒除妄念,意志專注; 戒除懈怠,努力精進; 戒除傲慢,謙卑嚴謹; 戒除煩惱,得失隨緣; 03 戒掉情緒,收穫更好的自己 拿破崙說過:“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當情緒不穩定的時候,試試放大自己的格局,其實一切就都看淡了。 《莊子•山木》篇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乘船過河,前面有船要撞上來,這個人破口大罵,罵對方不長眼。 等船撞過來,卻發現對面船上沒人,是個空船,剛才的滿腔怒火,瞬間就消失的無影無蹤。生氣的不是撞船本身,而是對面有沒有人。 莊子說: “不遣是非,與世俗處。” 不要爭論說明是非,人生在世,難免有看不慣的人和事,放寬心,笑笑就得了。 學會控制情緒,在其他地方豐盈自己,笑看人生凡事。 人生在世,戒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境界。 戒貪者,明白長遠,舒服自在;戒縱者,平心靜氣,反而快樂;戒情緒者,攜手經營,通向幸福。 有“戒”有“持”,方有所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