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者必謙和,大善者必寬容。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命運波瀾不定,世界變化萬端,我們無法逃避,只能承受。 我們無法改變世界的軌跡,也無從窺測命運的真相,只能改變自己,改變內心。 內心的強大,才是治癒一切的良藥。 01 內心強大,治癒自己 《菜根譚》講:“眾人以順境為樂,而君子樂自逆境中來。” 這句話用來形容蘇軾,再合適不過。 他被貶黃州,沒錢買羊肉,只能買點羊脊骨。 他把羊脊骨放在火上烤,撒上調料,吃得津津有味。 生活拮据,他就自己開了塊地,和農人一起唱歌耕作。 貶到惠州,他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蘇軾在黃州三年後,跟著農人去買田。 路上遇到下雨。 別人都趕緊跑去避雨,只有他還在慢吞吞地走。 片刻之後,雲收雨歇,陽光灑在臉上,蘇軾若有所悟,寫下了千古名篇《定風波》 外界再多的風雨,也不能影響我內心的豁達。 縱然我現在成了一個農夫,竹杖芒鞋,我也依然走得瀟灑從容。 順,不妄喜;逆,不惶惑。 一個人的內心只要足夠強大,外界的環境再糟糕,也不能影響他的心情。 他們在逆境中,不斷成長,反而活得高級而優雅。 02 內心強大,治癒萬物 大智者必謙和,大善者必寬容。 蘇軾青年時才氣逼人,鋒芒畢露,說話做事,難免有些不夠周到。 上司陳希亮讓他去開會,他耍小脾氣沒去,然後被罰了俸。 陳希亮建了一座淩虛臺,讓他寫一篇文章。 他心中有氣,文章裏夾槍帶棒把陳希亮好一頓諷刺。 陳希亮也是好脾氣,一字不改,刻在淩虛臺前。 多年以後,蘇軾被貶黃州,他花了很長時間才讓慢慢平靜下來,接受農夫的身份。 路上有醉漢撞了他,罵罵咧咧地走了。 他竟然不惱不怒,莞爾一笑:自喜漸不為人識。 當年的銳氣已被生活磨平,被生活重錘之後的蘇軾,內心慢慢變得豁達而謙和。 少年的意氣用事,早已煙消雲散。 他和老農一起唱歌,一起耕田,溫柔親和,讓人有些忘了那個肆意頂撞上司的青年。 當年那些讓他著急惱火的事,如今毫不在意。 他已不必證明自己,也不在乎別人的冒犯。 歷經波瀾,蘇軾內心慢慢強大,慢慢溫柔。 而當你溫柔了,世界也跟著柔軟起來。 他和當地的農夫打成一片,一起喝酒看戲,一起聽書講故事。 雖然遠離朝堂,但日子卻無比愜意。 他一生中最負盛名的作品都在黃州誕生,上天沒有辜負他,他也沒有辜負自己。 ▽ 楊絳先生說: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發現: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世界是你自己的,只要內心強大,生命自然淡定從容。 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但是內心強大的人,早已可以治癒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