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悲催的,是站在了風口上,卻飛不上天。 如果你覺得自己很努力,卻總是做不出成績的話,不妨瞭解一下我今天說的一個概念:羊群效應。 01 羊群效應,是人的一種天性。 什麼是羊群效應呢? 有人曾做過一個實驗: 在一群羊面前設置了一個柵欄,領頭的羊縱身一躍跳過柵欄,後面的羊也跟著跳過去。 接下來的一幕就有趣了,工作人員將柵欄移走,後面的羊走到這裏時,仍像前面的羊一樣跳了一下,就好像柵欄還存在一樣。 這就是“羊群效應”。 所以,有經驗的牧民在放牧時,往往只要控制好領頭的羊,這樣羊群就不會走丟了。 簡單來講,“羊群效應”可以理解為一種從眾心理,跟風、隨大流,別人幹什麼,我也幹什麼。 這聽起來,似乎是在批評一些人沒有主見,沒有判斷力,盲目跟風,但我認為,這其實是人的一種天性,每個人都有羊群效應。 比如我們去飯店吃飯,如果一家店到了飯點還依然沒什麼客人,那麼很多人是不會選擇這家店的。 反過來,如果某家店裏的人很多,甚至出現取號等候就餐的情況,那麼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很多人寧願等上一會,也要在這家吃。 原因很簡單,這其實就是從眾心理在起作用。 當我們看到一家店裏沒什麼客人光顧,潛意識裏就會認為這家店不行,不然怎麼會沒有客人。 事實到底如何呢? 我們的這種跟風,很大概率是對的。 沒人光顧的那家店確實不怎麼樣,而大家都爭相湧進去的那家店確實不錯。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商家新店開業時,會安排一些人進店吃飯的原因,人多就是一種說服力。 這只是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但依然可以看到“從眾”的威力和價值。 很多時候,跟著別人的腳印走,確實可以讓我們少走很多的彎路;跟著別人的選擇,確實讓我們受益匪淺,高效且有效。 所以,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我們都會深受從眾心理的驅使,習慣服從大多數,妥協大多數。 02 跟風不可怕,盲目跟風才可怕。 從上面的分析中可以得到一個結論:跟風其實並不可怕,不是一個完全不可取的行為。 坦白講,很多人之所以能成功,往往就是跟風,跟著大趨勢走,跟在別人的後面有樣學樣。 講身邊兩個朋友的例子。 如今四十來歲的朋友甲,曾是一名普通上班族,在06、07年左右,他開始在淘寶上開店,現在身家千萬肯定是有的,光房子就有三四套,此外還有兩套小商鋪在出租。 其實,他當時也是看一個親戚在做,考慮到自己上班比較清閒,搞點副業可以增加些收入,便跟著做了。 還有一個朋友乙,雖然事業上沒這麼成功,但現在也算是家境殷實,沒有什麼經濟壓力。 十年前,他的一位鄰居之前花低價買的一套老城區的二手房拆遷了,拿到手的拆遷費不菲。 兩人在喝酒時聊到這件事,那位鄰居說,現在他家裏的幾個親戚就專門投資二手房等拆遷。 朋友乙聽了,覺得這是個好門道,也跟著他們一起搞,個中的過程當然是曲折的,但確實是賺到錢了,現在手裏還有一套老房子在出租,等著拆遷。 我相信,每個人身邊都有一些這樣的朋友,他們能混的不錯,往往得益於一腳踩在了風口上或是走上了快車道。 所以說,跟風、別人做什麼,我也跟著做,這其實沒什麼問題。 很多時候,這未嘗不是一種聰明的做法。 真正可怕的,是那種沒有思考和判斷的盲目跟風。 這種盲目跟風的可怕之處有三點: 1. 錯過時機,占不到優勢 當一件事有很多人去做的時候,這既意味著這件事能做,同時也意味著這件事並不好做。 很多時候,我們盲目地跟著別人的腳步走,看別人做什麼掙到錢了,也爭著趕著去做,往往會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已經遲了,錯過了最佳的時機。 一旦錯過了時機,就意味著占不到什麼優勢了,除非你真的很出色,否則別說是想吃點小肉了,很可能連湯都喝不到。 2. 趨於平庸,容易被淘汰 眾所周知,想要脫穎而出,往往需要另闢蹊徑,不走尋常路。 如果總是隨大流,跟著前面的羊、跟著大多數人的腳步走,沒有自己的特點和標誌,那麼就會逐漸趨於平庸,最後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就很可能會逐漸被淘汰出局。Candy b 威格拉 3. 努力低效,持續迷茫 從眾和盲目跟風的區別在於“盲目”二字,做任何事情,一旦失去了思考和判斷,那麼你就很可能會栽跟頭。 因為適合張三做的事,未必就適合你做,昨天做能大賺一筆的生意,明天就未必還能掙到錢... 而這樣的人,時常會陷入迷茫之中,像沒頭蒼蠅一樣亂躥,沒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 這就是盲目跟風,有樣學樣的弊端。 ▽ 人生最悲催的,不是找不到風口,而是每次都站在了風口上,但卻始終飛不上天,這真的挺鬧心的。 無論什麼時候,思考和判斷始終是前提,做任何事都是如此。 以上,與朋友們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