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生] 同樣22K!為何泰國比台灣更有機會?

[複製網址]

台泰兩國相比,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其實起跑點是差不多的,22K的起跑點並不可恥,但後續的成長幅度,卻是台灣對泰國難望其項背的主因。 雙 效 液 態 威 而 鋼犀 利 士 每 日 錠 效 果必 利 勁



在泰國,官方語言雖然是蝌蚪形的泰文,但多數的男女老少,都可能與外國人聊上兩句英文;這個現象其實並不意外,泰國以觀光著稱,外國遊客佔整體觀光產值近 2/3,即便近幾年大陸遊客們大舉壓境,中文也漸漸出現於街頭,但基本的英文溝通能力,是多數泰國人都具備的。

我們在台灣接受了十幾年的英文教育,強調完美的文法,背了一堆漂亮的片語與艱澀字彙,但到了不講中文或台語的地方,突然就像得了失語症:開口講英文要先想一下句法,再來要默念個 3 遍確定是否有將單字擺對位置?

若把英文當成是一種交談的工具,你懂我懂大家都能含笑以對,是否還需要這麼地羞於啟齒?這樣的感覺,就像常聽到泰國朋友對我說:No have (沒有),你我都能懂,也不會有人笑他們語法差,因為語言就是一個工具,能把罐頭打開的開罐器,無論是鐵製或是鋼鑄,它都恰到好處。

起跑點一樣,機會卻大不同
我曾有過如此的念頭:「工作薪資上不了,升遷還需來得早,買房買車仍問號,美食出遊討抱抱。」而台泰兩國相比,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其實起跑點是差不多的,台灣有 22K,泰國也開始出現18K的白領新鮮人;要說台灣的年輕人能力遜色,倒也並非事實,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出在視野與機會。


22K的起跑點並不可恥,但後續的成長幅度,卻是台灣對泰國難望其項背的主因:泰國年輕一輩,卻不會只忙著想國內的事。位居東協中心的泰國,週邊有柬埔寨,寮國,中國,緬甸,馬來西亞與新加坡,都是兩個小時內航程就能到達的地方,一日生活圈實在並非難事;所以多數的生意可內可外,幾乎所有產品的包裝,英泰文標示還附加哈拉認證,為的就是滿足在這塊中南半島生活的各族群人種;即便內需市場,泰國土地儘管是台灣的 14 倍大,但人口也只有台灣 3 倍多,薪資卻是每年 3~5% 的調升。尤其外商公司如果哪一年薪資凍漲,隔年肯定人走掉大半。

在這個失業率不到 1% 的國度,工作機會到處有,很少有老屁股擋著年輕人出頭;更慚愧的是,在敝公司集團內一樣的工作內容,泰國的工作者至少年輕台灣工作者 10 歲以上,認真地說,台灣同齡的工作者並不遜於他們,反而在效率與責任感上更勝一籌,缺的就是一個舞台與挑戰夢想的勇氣!

資深一輩的我們,還停留在十大建設年代,殊不知二十年過後,我們還在以亞洲四小龍自居,泰國卻已是東協聯盟的先發陣容。更汗顏的是,我不確定我們的教育,是否還教導著孩子們台灣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而沾沾自喜。

如今東協有幾國,有哪些國,我們可能都一知半解,但多數泰國學校內,懸掛了東協各國的簡介與民情風俗,從小灌輸孩子:「未來我們就是生活在這樣的大圈子內。」如今他們想的不是只有泰國事,而是還有更多的可能會出現在其他的國度裡。視野造就高度,高度啟發夢想,如果連作夢的權利都不敢,更遑論未來的成就了!

身為打工仔,我愛我們的國家,也因為比別人多了長期觀察與體驗的機會,更懂得謙卑:海外打工一段時間後,常有人問我是否還習慣?想不想回去?如何做外派的準備?這些其實都不難,重點在於心態的轉換。至於如何準備,怎麼調適,家庭與工作是否能平衡,薪資又應該怎麼談,這些又是另外一篇故事了。


※更多精采好文:
在泰北,學會珍惜怎麼寫
「你為什麼來到柬埔寨?」──無比巨大的生產線上,我不斷問自己
投資前,先認清東協的事實與虛幻


延伸閱讀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文 登錄 | 註冊

本版透可值規則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