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剛結束,丘吉爾就在英國大選中落敗。丘吉爾當時說了一句名言,他說,“對他們的偉大人物忘恩負義,這是偉大民族的標誌”。 但有兩則材料。 一是丘吉爾在參加雅爾塔會議之前一直在發高燒。他說是因為醫生給他開錯了藥,但是醫生喊冤說不是。當時丘吉爾每逢有重大外交使命就會發高燒,身體不太行了。 還有一個細節,是丘吉爾的首席機要秘書約翰·馬丁說的。他說,1944年的時候,丘吉爾的身體狀況變得很差,變得很嘮叨,往往揪住一個議題說個沒完,讓內閣同僚很沮喪。 那時候丘吉爾70歲了,喝酒、熬夜、壓力大、身體差,這可能也是他落選的一個原因。 細節的力量永遠不容忽視。 01 教養 作家王珣曾經在書裏這樣寫道: “所謂教養,和貧富無關,和文化無關。 簡單說,就是不管你的出身和背景,你都選擇了要做更好一點的人。” 知名藝術家陳丹青有一次,到羅馬旅遊,他找到兩條專門賣古董的大街,一家店一家店地進門。 當走到其中一家店的時候,陳丹青一進門就埋頭挑看起了裏面擺放的小雕塑和小文物,挑了好一會兒後,他抬頭向店裏的一位老先生詢問價錢。 連問了好幾件古董,老先生的回答都是“不賣”,陳丹青不解,便詢問原因。
幾番追問下來,老先生說了實話,他說: “這是我的店,你進來了都不跟我打招呼,就在那裏看,然後問我賣不賣,那我告訴你我不賣。” 陳丹青這才恍然大悟,羅馬是文藝復興的故國,非常注重禮儀與教養,而自己在不經意之間,將小時候那種沒教養、粗鄙的人格顯露了出來。 真正的修養,不僅是把好的態度給自己身邊的人,更是讓初次相見的陌生人感到舒服。 木心先生曾說: “有教養的上流人士,對車夫、浴室侍應生、任何傳遞物品的人,從來不會敷衍搪塞。” 的確是這樣,真正有教養的人,從來不會區分事情的大小粗細,更不會在意對方的身份高低。 因為對他們來說,有教養地對待他人和事情就如家常便飯那般理所當然。 當一個人的教養滲透到了骨髓裏,他終將會成為一名真正的強者。 02 做事 大事必作於細。 著名小說家狄更斯曾經被問過這樣一個問題: “如何成為一個像您這樣的寫作天才?” 他的回答是:“天才,就是注重細節的人。” 你對細節的態度,決定了你的人生。 周國平說過,凡做成大事的人,往往做小事也認真,而做小事不認真的人,往往也做不成大事。 這句話說得特別對,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高度。 瓦特小時候,有一次在廚房看祖母做飯。 灶上坐著一壺開水,開水在沸騰,蒸汽把水壺蓋頂開,瓦特把壺蓋放回去但很快又被頂開了。 瓦特觀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為什麼水開了壺蓋就跳動。 於是他連續好幾天,每當祖母做飯時,就蹲在廚房細心地觀察。 他發現水開的時候,壺裏的水蒸汽會冒出來,推動著壺蓋跳動。 他不斷地把壺蓋揭開蓋上,蓋上又揭開,反復驗證。 終於弄清楚了,壺蓋跳動的推動力就是水蒸汽。 多年以後,瓦特成為世界公認的蒸汽機發明家。 一個人對待細節的態度,往往決定了他的人生。 注重細節也是一種能力。 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 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03 人品 人品,是人生最大的資本。 無論一個人平時偽裝的多好,也會被生活中的各種細節,在不經意間暴露自己的人品。 遇事敢於承擔責任。 “要使一個人顯示他的本質,叫他承擔責任是最有效的方法。” 遇事不推諉錯誤,敢於承擔責任,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一個人好人品的體現。 相處時不言人私。 “做人,真話不全說,假話全不說。” 不說假話,是對原則的堅守;而真話不全說,是對善良的守護,人品的體現。 與人相處,能主動維護對方的短處,不言人私的人一定是個人品優秀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