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一直是台灣入冬後最受婦人矚目的明星產品,台灣傳統飲食及治療喜歡吃補藥,並延伸應用至藥膳菜單、藥酒、中藥減肥,但是食安問題連環爆,吃多補多的意念是否正確?
2013年台灣中藥市場九成以上貨源來自中國,但其中藥的安全管理非但未經嚴格監控,更因農藥使用過當導致補品進補可能反變成毒品,FSI暐凱國際 何中平博士曾說道:「中藥雖然能夠補氣強身,但也有農藥過量、及重金屬殘留的危機,民眾選購需找合格的中醫師或是合法GMP藥廠,中醫診所需擁有『中藥販售業許可證』,最好不要買來路不明散裝的藥材,切勿聽信偏方,購買來路不明藥品。」
台灣市售的中藥材保存向來都有硫磺燻製的傳統,除了可以避免蟲腐,有利保存外,其賣相、甜味更佳,但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研究所的研究報告中指出,若長期食用硫磺燻製藥材,輕則造成氣喘過敏、腸胃不適,重則致癌,FSI暐凱國際 何中平博士曾在健康物語雜誌提到:「購買時,藥材包裝上需注意品名、重量、製造日期、有效期限、廠商、名稱、藥品許可證。」業者應該讓消費者或下游使用業者獲得完整資訊,以消弭消費者之疑慮。
食用注意:
1.中西藥服用需間隔2小時,避免藥物交互作用,導致藥效過量
2.補中益氣,增強體能之中藥可在飯前吃,治療性中藥則是飯後食用,以免傷胃
3.飲用中藥粉要配水不配飲料,避免降低藥效或起化學反應傷害身體
4.了解中藥材來源、出產時間、包裝是否完整,若為散包零售,應打破沙鍋問到底
在選購之前,可到衛福部查詢中藥許可證明:
http://www.mohw.gov.tw/CHT/DOCMAP/query_liense.aspx?mode=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