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師直接對峙,原該負起協調、緩衝、仲裁責任的學校行政領導者──校長,卻經常採取「不作為」的鴕鳥策略,讓親師衝突更加激烈。
「有些校長一接到家長電話,就公開罵老師,也不講是哪個老師,也不去輔導,就說:『你們老師小心一點,不要讓我每天接電話!』校長這種情緒性發言很傷老師,」劉欽旭說。
馮喬蘭也指出,現在很多老師困擾的是,如果他們想要堅持一些教育理念,往往只能單打獨鬥面對家長的壓力,「校長沒有挺他,有時甚至把老師推上火線,自己躲在裡面坐大位。」
黃倫芬則觀察,在校園裡,家長還是覺得學校比較保護老師,校長不太敢處理不適任老師的問題。
一位在北部任教的小學老師就很看不慣他們前任校長的鄉愿作風。學校有位即將退休的老師,經常體罰、羞辱、甚至騷擾學生,已經引起全校老師公憤,但校長就是不處理,只想等這老師退休後,問題自動消失。
一位曾經多次協助校園處理爭議事件的諮商專家指出,有些校長花很多心思放在辦活動、做公關,追求所謂「卓越」的評鑑,結果反而沒把心思放在老師、學生身上。
既不敢阻擋家長的無理取鬧,又不敢積極處理問題老師,一心只想保住位子的校長,成了老師跟家長眼中的縮頭烏龜、鴕鳥校長。
可是,校長也有說不出的苦。一位得過卓越領導獎的校長無奈的說:「校長無法做學校的領導者,第一,我不能決定人事;第二,我不能決定獎酬,我不能說這個老師好,我給他獎金三個月,不能啊!酬賞不是我可以決定的。」
透過遴選機制產生的校長,必須要獲得學校教師會和家長會的支持才能保住校長位子,「想要強勢整頓不適任老師的校長,經常得面對黑函、流言的的中傷,甚至很下流的手段,」一位退休校長難過的說。
校長圈子裡甚至流行著一句順口溜:「校長有三權:赤手空拳、有責無權、委曲求全。」反映出整個校園裡荒謬的權利義務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