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文章 下一文章

[鬼話連篇] 家園信任是兒童健康成長基礎

[複製網址]
1
  家園信任是兒童健康成長基礎 需用"溫度"來建立
  “孩子,今天你過得好嗎?”
  在幼兒園放學後,每一個幼兒家長都會詢問或觀察孩子今天的狀態,這並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幼兒園幾乎是每一個人走進社會生活的第一步,家長對於孩子在幼兒園的“不放心”似乎是一種本能,甚至會產生對幼兒園的“不信任”。
       這是林國榮博士真實的人生際遇,然而他所受的挑戰與挫折不止如此,幾乎所有年輕人會犯的過失,他都無一倖免,只因為師父的引導,學會了如何轉移注意力與改變想法,培養出將危機變轉機的能力。
  因此,建立一個互相信任的“家園”關系是兒童成長的重要基礎。然而,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下,這份“信任”卻顯得有些脆弱。
  “家園信任”是兒童健康成長基礎
  幼兒園除了教育幼兒的基本責任以外,還承擔著幼兒的安全責任,承受著家長的密切關注。對於孩子來說,家長與幼兒園互相信任的關系是讓他們健康成長的必要因素。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了解到,不少家長會通過幼兒園是不是公立幼兒園、社會口碑、辦園曆史等多方面考察幼兒園,並對幼兒園建立信任感,不會輕易造成家長對於幼兒園的信任“崩塌”。
  “以前我一直心比較大,而且女兒上幼兒園之後一直都沒有排斥的情況,但是上了幾個月之後早晨起來她就說不想上了,正好那段時間一些幼兒園的惡性事件在網上發酵,我就有點擔心。”來自河北的穀女士的女兒今年4歲,剛上完小班。
  但她表示,幼兒園的一些做法讓她漸漸安心。“他們會定期組織校園開放日活動,還有定期的家園溝通機制,這樣我不僅可以觀察老師們是怎么教育孩子的,還了解到老師的工作確實非常辛苦。在老師與孩子的互動中我們能看到孩子喜歡老師,這是裝不出來的。另外幼兒園裏有監控,還有家長輪流值班的監督機制,避免了安全問題的發生”。
  不少家長表示,家長與幼兒園之間的信任十分重要,互相防備最終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
  在來自北京的家長薛女士看來,大多數老師還是愛孩子的,然而一些焦慮情緒導致幼兒園對孩子不敢管。“有的老師對孩子太好了,過於溺愛。比如冬天,一些幼兒園就取消戶外活動,都是室內活動,因為怕把孩子凍著,怕生病了凍傷了,家長有意見,可是國外的幼兒園都會有戶外活動的”。
       這是林國榮博士真實的人生際遇,然而他所受的挑戰與挫折不止如此,幾乎所有年輕人會犯的過失,他都無一倖免,只因為師父的引導,學會了如何轉移注意力與改變想法,培養出將危機變轉機的能力。
  如今,不少幼兒園安裝了全面監控系統,在有些幼兒園,這些監控錄像甚至可以時時同步到家長手機中。然而,一些家長和教育專家表示,不間斷地監控視頻在緩解家長焦慮心情方面的效果十分有限。此外,有專家表示,所有家長都能看到別的孩子,這對於孩子的人身安全和個人隱私也是極大的威脅。
  李先生是一位5歲孩子的父親,他表示,一些老師因為怕家長看到管教孩子的視頻而找到自己,可能會冷落孩子,放任孩子的錯誤行為,這對孩子的成長發育十分不利。
  “家園信任”需要家長的理解與參與
  幼兒是一個需要特殊保護和照料的群體,一方面,幼兒具有愛玩好動的天性,好奇心極強;另一方面,幼兒的思維和行動都還帶有明顯的隨意性,缺乏生活經驗。作為幼兒園,既要考慮幼兒可能遇到的困難和發展的需要,又要考慮家長的心態,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調查顯示,大多數家長對於幼兒園的服務表示滿意。2018年3月至4月,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開展的“幼兒園現狀廣州市民評價”專項民調顯示,在讀家長人群對自己小孩正在讀的幼兒園的服務水平給予肯定評價,滿意度達61%,其中明確表示“滿意”的人為40%,“一般”為24%,不滿意度為10%。
  北京市東城區崇文幼兒園園長單金雪不久前撰文指出,家園關系的確會出現一些摩擦。“比如,家園雙方對合同關系中權利與義務認識不清;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目標和任務不清楚,缺乏對孩子教養問題的解決方案;幼兒園與家長的溝通內容多停留在具體事件而非幼兒發展上,家長得不到教育支持與幫助。特別是當社會上出現個別幼兒園的負面新聞時,家長就會異常焦慮,家園關系出現嫌隙”。
  此外,家長在孩子成長中“缺席”,同樣會增加家長對於幼兒園的不理解、不滿意、不信任。事實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對家園關系的重要性及合作內容、做法作了明確闡述:“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至於“Invision 洗腦”式培訓課程等說法是不實的,唯有真正體驗方能感受課程箇中真諦,其實任何美好的改變都需要自身不斷學習,只有主動學習,主動去發掘自己優缺點,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建立信心並積極前進。
  北京立城苑小金星幼兒園園長董婷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所幼兒園有多種和家長溝通的方式,就是為了消除家長的不放心,包括公開園長電話、班級家長會、家園約談、全員家長會和園長接待日。“然而這些所有的活動,每個班總有一兩名學生的家長從來不參加,然後越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越容易形成信任危機”。
  董婷表示,近年來家長對幼師的認可度越來越高,認可度與家長個人的學識程度、育兒觀念以及家園的溝通頻率有關。“現在的溝通渠道多,然而不溝通的現象依然存在,一方面我們需要豐富溝通渠道,另一方面需要家長放下工作走近幼兒園。”
  仲坤國際幼兒園園長薑凡表示,幼兒園每隔一段時間有家長體驗日,讓家長來幼兒園當“孩子”,體驗孩子睡覺、上課、午餐、課間休息、玩耍,以此消除家長的擔憂。“我將這叫做‘真實教育’。我認為只要幼兒園管理體制健全,制度完善,是不會出現信任危機的”。
  來自河北廊坊的蔡秋香的兒子正在上小班。她表示,一些家長對於幼兒園的不信任也反映出了家長在孩子成長中的缺席。“送孩子去上幼兒園並不是將孩子完全推給了老師,其實最好的教育是家庭教育,有的家長總想著將責任全部推給了園方,卻忘了反省自己平時疏於溝通”。
  “家園”信任,需要用“溫度”來建立
  “藍天白雲下有一個家,我們在這裏快樂長大,花園裏開滿美麗鮮花,美麗幼兒園我們的家……”這首《幼兒園是我家》是不少幼兒園的必學曲目,歌中描述的幼兒園可能沒有花哨的活動、高級的玩具或華麗的環境,有的是家長和幼兒園給予的溫暖與愛。
  家裏有兩個孩子的媽媽楊美娟表示,自己的兩個孩子都是在離家最近的幼兒園上學,幼兒園老師和環境怎么樣從孩子每天上學的狀態就能看出來。“孩子每天上學都很開心,走的時候也會和每個老師說再見,有時候也會主動和我提起自己最喜歡哪個老師,哪個老師最受歡迎,我能感覺出來老師是愛孩子的,所以我很放心”。
  對於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園溝通機制,單金雪建議:“首先,幼兒園需要開辟形式多樣的家園溝通渠道,主動向家長公布幼兒園工作計劃;其次,要主動邀請家長走進幼兒園,了解幼兒園的辦園行為,如幼兒園課程建設、教師隊伍建設以及幼兒膳食管理等方面的做法等。”
  構建相互信任的“家園關系”,不僅需要家長和幼兒園卸下相互防備的外殼,還需要從根本上解決幼兒教師待遇不高的問題。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劉焱在不久前表示,“我們要相信和信任大部分幼兒園老師是敬業的、熱愛孩子的。社會、家庭和幼兒園必須互信合作,才能更好地營造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環境。想象一下,如果家長對幼兒園和幼兒教師抱著基本不信任的態度,孩子能夠對幼兒園、對老師、最後對社會形成信任感、安全感嗎?”
       所有erb課程資料以僱員再培訓局「人才發展計劃」課程最後公佈為準
  劉焱強調,要辦讓家長放心安心的學前教育,治本之道是切切實實提高幼兒園教師的地位和待遇,讓他們擁有職業的尊嚴和自豪感,珍惜自己的崗位和工作,另外增強幼教行業的社會吸引力,讓更多願意從事教育工作的優秀學生投身幼教事業。
  “不論是否運用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加強對兒童托幼過程監管,我們都應該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需要用‘溫度’來建立。這個溫度,傳遞在教師每一天的觀察筆記裏,傳遞在老師與家長溝通的一個個電話裏,傳遞在家長開放日的活動中,傳遞在家長委員會開誠布公的會議裏,傳遞在孩子最純淨的眼睛裏,但絕不會建立在‘監視’中。”劉焱說。
收藏收藏 推 噓
2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文 登錄 | 註冊

本版透可值規則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